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江山代有霸主出
最早的鲨鱼——裂口鲨(图片来源/Wiki)
裂口鲨是后世所有鲨鱼的共同祖先。从诞生到现今,鲨鱼家族度过了四次生物大灭绝和许多次较小规模的生物灭绝,生命力不可谓不强。4亿多年来,鲨鱼家族演化出许许多多极具特点的成员。
旋齿鲨生活在二叠纪到三叠纪的海洋中,最长有15米。它的牙齿从大到小,内卷成环状螺旋形齿,犹如铣刀般,极富切削感,看上去就令人不寒而栗。而问题也出于此,自1899年被发现起,关于旋齿到底位于这种鲨鱼的哪个位置,有什么用等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直到发现和颌骨连在一起的标本,争论才终于告一段落。
剪齿鲨的想像图(图片来源/Wiki)
刺甲鲨复原图 (图片来源/Wiki)
以齿之名
两头正在徘徊的巨齿鲨
与其他动物不同,鲨鱼全身的骨骼都是软骨。软骨,俗称脆骨,是一种半透明、有弹性、易分解的结缔组织,很难以化石的形态保存下来。幸而鲨鱼的牙齿外部覆盖着一层硬度比金刚石稍逊的珐琅质,能够穿过岁月的烟尘,以化石的形式保存下来。因此,我们对于史前鲨鱼的了解,绝大多数来自它们的牙齿。前面介绍的几种鲨鱼,牙齿的特征如此明显,令人印象深刻,而本文的主角——巨齿鲨也是如此。
成年巨齿鲨的长度超过20米
蓝鲸重达181吨
巨齿鲨有一张大嘴,张开时上下相距2.8米。当巨齿鲨闭上嘴时,上下颌撞击所产生的咬合力是古往今来所有动物之最,可达18-20吨,最夸张的推测是36吨。对比一下:大白鲨的咬合力不到400千克,而霸王龙的咬合力也只有区区8吨。
巨齿鲨的牙齿普遍超过18厘米(比我们拇指到中指尽力张开的距离还要长),超过20厘米的牙齿并不罕见。巨齿鲨牙齿两侧有纹理清晰的锯齿边构造,像双刃牛排刀一样锋利。这样的巨齿共6排,每排46颗,总计276颗,密集地分布在巨齿鲨的血盆大口里。它们的牙齿和其他鲨鱼一样,除最外一层牙齿外,其余几排都是“仰卧”着为备用。当最外一层牙齿脱落时,里面一排的牙齿马上就会向前移动,替代脱落的牙齿。这样,在任何时候,巨齿鲨的牙齿都处于最锋利的状态。
霸主的逝去
白齿鲨的牙齿化石
科学家推测,巨齿鲨本来生活在比较温暖的浅海地区。260万年前,全球气温普遍下降,大量海水冻结成冰,导致海平面迅速下降,浅海地区消失。这导致了各种大型鲸鱼不得不迁往别处,因为它们是温血动物,还算能适应变冷的环境,但对于冷血的巨齿鲨而言,事情就变得非常糟糕了。过低的环境温度使它们的活动能力下降,而迁走的鲸鱼又使它们常常处于饥饿状态。就这样,一代海洋霸主,慢慢地在饥寒交迫中迎来了整个族群的灭亡。
鲸属于温血动物
作为对比,稍后的大白鲨演化出一种特殊的本领,使它可以保持住高于环境温度的体温,而这让它在非常冷的海水里也能较为自如地生存。于是,当巨齿鲨灭绝时,大白鲨活下来了。由此可知,达尔文所说的“适者生存”是多么正确。适者,适合环境的—不是强者,也不是猛者—就能继续生存下去。
大部分科学家都相信巨齿鲨已经灭绝,但有人坚持认为巨齿鲨仍然存在,还在大海某个不为人知的深处活动。电影《巨齿鲨》就以此为创意,虚构了马里亚纳海沟之下还有一个“海下之海”,巨齿鲨就藏身其中。然而,巨齿鲨和大白鲨一样是在海洋表层(也就是海面之下几十到几百米)活动的海洋猎手,它们根本不可能游到1.1万米深的海沟去。如果强行去高压、寒冷、黑暗的海底,即便是巨齿鲨这样的海洋霸主,也只有死路一条,毕竟,那不是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
如今,鲨鱼的生存现状也不容乐观。鲨鱼相对生长缓慢,且每胎繁殖幼鲨的数量也相对较少。这些特征令他们特别容易受到过度捕捞的威胁。这些年来,全世界范围内的鲨鱼数量正在迅速减少。
由于过度捕捞,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远洋鲨鱼和鳐鱼数量减少了71%(数据来源:Nature)。这就影响了这些海洋生灵履行其生态功能的能力,如固碳或混合海洋营养。
2019年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附录中提及的鲨鱼和鳐鱼物种↓
全球渔业产业应采取一套以科学为基础的作业措施,使这些最受威胁的物种远离灭绝风险,使其种群数量得以恢复,从而缓解全球海洋鲨鱼和鳐鱼危机。如今,采取有效的保护行动刻不容缓!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