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心仪之人白头到老、成为百万富翁、多吃不胖……做这样的美梦,想必大家睡觉都能笑醒。关于做梦,每个人的形容都五花八门,有喜有悲有惊有恐。夜猫族开始发问: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也不见得有什么梦。

嘿嘿,这你就不懂了吧!

国外有关的最新研究表明: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做梦。有些人认为自己没有做梦,其实是在晚上做了梦,只不过第二天就突然间记不起来了。这种情况也算是比较常见。

人类晚上入眠都是会有一个睡眠周期的,分为快速眼动阶段和非快速眼动阶段,做梦基本上会发生在快速眼动阶段,大多数能记住的梦也都是在该阶段形成的。

以睡眠8小时计算,晚上快速眼动睡眠期的时间大概是2小时,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晚上平均做梦的时间约为2小时。

那为什么会出现有的人不记得梦,有的人却对梦境记忆如新的情况呢?其实是我们醒来时所处的睡眠周期不同。如果我们在快速眼动期醒来,往往可以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梦境。

所以,能记住梦境是人潜意识生成过程中脑力使用的程度较高引起的,与记忆力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也不要强制自己回忆一些睡眠过程中的画面。

弗洛伊德说过,“梦是人潜意识的表现”,那是不是就可以通过梦来了解自己?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做梦也是会反映一个人的欲望的。白天总是胡思乱想,连晚上做梦的素材都有了。实际上,梦境中的特定场景、人物、事物以及它们的串联,分别暗示着不同的潜意识需求以及它们之间组合的可能性。

美梦虽然让人开心,但是噩梦却会引发睡眠障碍。一般情况下,人在睡眠时大脑神经细胞都处于抑制状态,但大脑皮层还有少数区域的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人就会出现梦境。此时,倘若神经细胞也处于兴奋状态,那就不止会做梦,还可能会有说梦话和梦游的现象。

不管怎么说,人不能不做梦!如果缺少了梦的话可能意味着身体有一些问题出现,比如说人体的血压、脉搏会有异常的反应。

做梦不仅不会影响人的睡眠,而且还能保护大脑健康。正常的做梦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人大脑中的某一个中心点受到损伤 ,就不能形成梦,或者只能形成一种残缺不全的梦。因此 ,长期不做梦的人比经常做梦的人更需要关注自己的健康。

虽然做梦是正常生理现象,但频繁做梦以至于影响日常生活,还是需要进行干预的。

首先,要避免熬夜,常熬夜容易打破生物钟,形成睡眠障碍。其次是可以通过谷维素、养血清脑丸、安神补脑液等药物进行调理。再者,还可以经常做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让身体产生轻度的疲劳感,更容易入眠。

出品:咚咚喵科普

微信号:咚咚喵(ID:dongdongmeow)

视频号:咚咚喵; 微博:@ 咚咚喵科普

来源: 咚咚喵科普

来源: 咚咚喵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