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振又称“共振”。振荡系统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当外力作用频率与系统固有振荡频率相同或很接近时,振幅急剧增大的现象。产生谐振时的频率称“谐振频率”。电工技术中,振荡电路的共振现象。电感与电容串联电路发生诸振称“串联谐振”,或“电压谐振”;两者并联电路发生谐振称“并联谐振”,或“电流谐振”1。

简介谐振,即物理的简谐振动,物体的加速度与偏离平衡位置方向上的位移成正比,且总是在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谐振的动力学方程式是F=-kx。 谐振的现象是电流增大和电压减小,越接近谐振中心,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转动变化快,但是和短路的区别是不会出现零序量。在物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共振:当驱动力的频率和系统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系统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电路里的谐振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当电路中激励的频率等于电路的固有频率时,电路的电磁振荡的振幅也将达到峰值。实际上,共振和谐振表达的是同样一种现象。这种具有相同实质的现象在不同的领域里有不同的叫法而已。

应用收音机利用的就是谐振现象。转动收音机的旋钮时,就是在变动里边的电路的固有频率。忽然,在某一点,电路的频率和空气中原来不可见的电磁波的频率相等起来,于是,它们发生了谐振。远方的声音从收音机中传出来。这声音是谐振的产物。

谐振电路由电感L和电容C组成的,可以在一个或若干个频率上发生谐振现象的电路,统称为谐振电路。在电子和无线电工程中,经常要从许多电信号中选取出我们所需要的电信号,而同时把我们不需要的电信号加以抑制或滤除,为此就需要有一个选择电路,即谐振电路。另一方面,在电力工程中,有可能由于电路中出现谐振而产生某些危害,例如过电压或过电流。所以,对谐振电路的研究,无论是从利用方面,或是从限制其危害方面来看,都有重要意义。

谐振与谐振条件由电感L和电容C串联而组成的谐振电路称为串联谐振电路。其中R为电路的总电阻,即R=RL+RC,RL和RC分别为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的电阻;Us 为电压源电压,ω为电源角频率。该电路的输入阻抗为

其中。故得Z的模和幅角分别为

时,即有φ=0,即XL与XC相同。此时我们就说电路发生了谐振。而电路达到谐振的条件即为

谐振频率ω0称为电路的固有谐振角频率,简称谐振角频率,因为它只由电路本身的参数L,C所决定。电路的谐振频率则为

谐振阻抗,特征阻抗与品质因数

电路在谐振时的输入阻抗称为谐振阻抗,用Z0表示。由于谐振时的电抗X=0,故谐振阻抗为

Z0=R

可见Z0为纯电阻,其值为最小。

谐振时的感抗XL0和容抗XC0称为电路的特征阻抗,用ρ表示。即

可见ρ只与电路参数L,C有关,而与ω无关,且有XL0=XC0。

品质因数用Q表示,定义为特征阻抗ρ与电路的总电阻R之比,即

Q=ρ/R=XL0/R=XC0/R

在电子工程中,Q值一般在10-500之间。由上式可得

ρ=XL0=XC0=QR

故可得谐振阻抗的又一表示式为

Z0=R=ρ/Q

在电路分析中一般多采用电路元件的品质因数。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的品质因数分别定义为

即电路的品质因数Q,实际上可认为就是电感元件的品质因数QL。以后若提到品质因数Q,今指QL。

谐振时特性谐振电路在谐振时的特性有:

1. 谐振阻抗Z0为纯电阻,其值为最小,即Z0=R。

2. 电流与电源电压同相位,即φ=ψu-ψi=0。

3. 电流的模达到最大值,即I=I0=US/R0 ,I0称为谐振电流。

4. L和C两端均可能出现高电压,即

UL0=I0XL0=(US/R)XL0=QUS

UC0=I0XC0=(US/R)XC0=QUS

可见当Q>>1时,即有UL0=UCO>>US,故串联谐振又称为电压谐振。这种出现高电压的现象,在无线电和电子工程中极为有用,但在电力工程中却表现为有害,应予以防止。

由上两式,我们又可得到Q的另一表示式和物理意义,即

Q=UL0/US=UC0/US

5.谐振时电路的向量L和C两端的电压大小相等,相位相反,互相抵消了。

电路的频率特性电路的各物理量随电源频率ω而变化的函数关系称为电路的频率特性。研究电路频率特性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研究谐振电路的选择性与通频带问题。

1.阻抗的模频特性与相频特性

当ω=0时, ,当0

来源: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