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 Bluetooth):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使用2.4—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波)。蓝牙技术最初由电信巨头爱立信公司于1994年创制,当时是作为RS232数据线的替代方案。蓝牙可连接多个设备,克服了数据同步的难题。
概述蓝牙作为一种小范围无线连接技术,能在设备间实现方便快捷、灵活安全、低成本、低功耗的数据通信和语音通信,因此它是目前实现无线个域网通信的主流技术之一。与其他网络相连接可以带来更广泛的应用。是一种尖端的开放式无线通信,能够让各种数码设备无线沟通,是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的一种,原本用来取代红外。
蓝牙是一种近距离连接协议,各种设备间安全、轻松、迅速自动的通信。与无线其他连接方式相比,当今世界通信技术迅猛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正有力地推动着低速率无线个人区域网络的发展。1
原理蓝牙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使用2.4—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波)。蓝牙可连接多个设备,克服了数据同步的难题。
蓝牙技术是世界著名的5家大公司一爱立信(Ericsson)、诺基亚(Nokia)、东芝(TOshiba)、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和英特尔(Intel),于1998年5月联合宣布的一种无线通信新技术。蓝牙设备是蓝牙技术应用的主要载体,常见蓝牙设备比如电脑、手机等。蓝牙产品容纳蓝牙模块,支持蓝牙无线电连接与软件应用。蓝牙设备连接必须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配对。这种配对搜索被称之为短程临时网络模式,也被称之为微微网,可以容纳设备最多不超过8台。蓝牙设备连接成功,主设备只有一台,从设备可以多台。蓝牙技术具备射频特性。采用了TDMA结构与网络多层次结构,在技术上应用了跳频技术、无线技术等,具有传输效率高、安全性高等优势,所以被各行各业所应用。2
应用一、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1、蓝牙免提通讯。
将蓝牙技术应用到车载免提系统中,是最典型的汽车蓝牙应用技术。利用手机作为网关,打开手机蓝牙功能与车载免提系统,只要手机在距离车载免提系统的10米之内,都可以自动连接,控制车内的麦克风与音响系统,从而实现全双工免提通话。利用车载免提应用框架作为蓝牙免提通讯技术的基础,很好的规范蓝牙设备,并且汇集蓝牙功能集,这样就可以控制蓝牙技术。
2、车载蓝牙娱乐系统。
车载蓝牙娱乐系统,主要包括USB技术、音频解码技术、蓝牙技术等,将上述技术相融合,利用汽车内部麦克风、音响等,播放储存在u盘中的各种音频以及电话簿等,还增添了流行音乐等播放功能。以CAN为基础连接车载系统中的网络,这样就可以实现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运行。同时也为系统保留了可扩展性。
3、蓝牙车辆远程状况诊断。
车载诊断系统主要依靠蓝牙远程技术,及时进行车辆检修,尤其对汽车发动机进行实时监测,帮助车辆时刻掌握不同功能模块的具体运行情况,一旦发现系统运行不正常,利用设定好的计算方法准确判断出现故障的原因与故障类型,将故障诊断代码上传到车载运行系统存储器中。取更加方便快捷。
4、汽车蓝牙防盗技术。
随着技术得逐渐成熟,蓝牙在应用广泛性、使用安全性、传输准确性、传输高效性等方面会有更进一步的改善。尤其是蓝牙防盗器的应用,如果汽车处于设防状态,蓝牙感应功能将会自动连接汽车车主手机,一旦车辆状态出现变化或者遭受盗窃,将会自动报警,蓝牙防盗技术的应用,为汽车提供更安全环境。
二、蓝牙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1、技术人员对数控机床的无线监控。
蓝牙技术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无线监控方面,利用蓝牙技术安装相应的监控设施,为数控机床用户生产提供方便,同时也维护了数控机床生产的安全。技术人员根据携带的蓝牙监控设备,随时监控与管理机床运行,发现数控机床生产问题及时治理。尤其是无线数据链路下实现的自动监控能力,可以适当干预机床运行,比如停止主轴或者系统停机等。
2、零部件磨损程度的检测。
蓝牙检测功能还体现在工业零部件磨损方面,利用蓝牙检测软件结合磨损检测材料进行实验研究,可以具体到耐磨性优劣,及时利用蓝牙无线传输将磨损检测程度数据传输到相关设备中,相关设备进行智能分析,并将结果告知技术人员。
3、功率输出标准化。
蓝牙技术在工业生产的功率输出方面也十分重要。调节设备利用蓝牙技术传输生产功率变化,将其与标准运行功率对比,如果存在功率变化异常,便会及时调整,并将调整数据上传。
4、蓝牙监控系统对数控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和完整的记录。
蓝牙传输设备作为监控系统主要组成,随时记录数控系统运行状态,并且将数控系统运行期间的任何波动全部传输到储存设备中,利用通信端口上传信息,为数控生产管理人员提供更多参考资料。
三、蓝牙技术应用于医药领域
随着现代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医院监护系统和医疗会诊系统的出现为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但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当前对重症病人的监护设备都采用有线连接,当病人有活动需求时难免会影响监控仪器的正常运行,但是蓝牙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改善上述情况,不仅如此,蓝牙技术还在诊断结果传输与病房监护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诊断结果输送。
以蓝牙传输设备为依托,将医院诊断结果及时输送到存储器中。蓝牙听诊器的应用以及蓝牙传输本身耗电量较低,传输速度更加快速,所以利用电子装置及时传输诊断结果,提高医院诊断效率,确保诊断结果数据准确。
2、病房监护。
蓝牙技术在医院病房监护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病床终端设备与病房控制器,利用主控计算机,上传病床终端设备编号以及病人基本住院信息,为住院病人在配备病床终端设备,--旦病人有什么突发状况,利用病床终端设备发出信号,蓝牙技术以无线传送的方式将其传输到病房控制器中。如果传输信息较多,会自动根据信号模式划分传输登记,为医院病房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
存在问题蓝牙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蓝牙的功耗问题。蓝牙传输数据的频率不高,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耗能较少,但是,为了及时响应连接请求,在等待过程中的轮询访问却是十分耗能的。
(2)蓝牙的连接过程烦琐。蓝牙的连接过程中涉及多次的信息传递与验证过程,表面上来看似乎并不能让使用者感受到复杂的连接程序,但是,反复的数据加解密过程和每次连接都需进行的身份验证过程却是对于设备计算资源的一种极大的浪费。
(3)蓝牙的安全性问题。蓝牙的首次配对需要用户通过PIN码验证,PIN码一般仅由数字构成,且位数很少,一般为4~6位。PIN码在生成之后,设备会自动使用蓝牙自带的E2或者E3加密算法来对PIN码进行加密,然后传输进行身份认证。在这个过程中,黑客很有可能通过拦截数据包,伪装成目标蓝牙设备进行连接或者采用“暴力攻击”的方式来破解PIN码。
此外,在蓝牙传输数据的过程中使用的加密算法的安全性也有待提高。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在于蓝牙技术的本身,由于蓝牙的设计目标为设备间组成一个无基站式局域网(类似于WLAN的AdHoc模式),进行多设备间的近距离通信,为了保证私密性和安全性,蓝牙协议要求每次连接前必须进行身份认证。3
传输与应用蓝牙的波段为2400–2483.5MHz(包括防护频带)。这是全球范围内无需取得执照(但并非无管制的)的工业、科学和医疗用(ISM)波段的 2.4 GHz 短距离无线电频段。
蓝牙使用跳频技术,将传输的数据分割成数据包,通过79个指定的蓝牙频道分别传输数据包。每个频道的频宽为1 MHz。蓝牙4.0使用2 MHz 间距,可容纳40个频道。第一个频道始于2402 MHz,每1 MHz一个频道,至2480 MHz。有了适配跳频(Adaptive Frequency-Hopping,简称AFH)功能,通常每秒跳1600次。
最初,高斯频移键控(Gaussian frequency-shift keying,简称GFSK) 调制是唯一可用的调制方案。然而蓝牙2.0+EDR 使得 π/4-DQPSK和 8DPSK 调制在兼容设备中的使用变为可能。运行GFSK的设备据说可以以基础速率(Basic Rate,简称BR)运行,瞬时速率可达1Mbit/s。增强数据率(Enhanced Data Rate,简称EDR)一词用于描述π/4-DPSK 和 8DPSK 方案, 分别可达2 和 3Mbit/s。在蓝牙无线电技术中,两种模式(BR和EDR) 的结合统称为“BR/EDR射频”
蓝牙是基于数据包、有着主从架构的协议。一个主设备至多可和同一微微网中的七个从设备通讯。所有设备共享主设备的时钟。分组交换基于主设备定义的、以312.5µs为间隔运行的基础时钟。两个时钟周期构成一个625µs的槽,两个时间隙就构成了一个1250µs的缝隙对。在单槽封包的简单情况下,主设备在双数槽发送信息、单数槽接受信息。而从设备则正好相反。封包容量可长达1、3、或5个时间隙,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主设备都会从双数槽开始传输,从设备从单数槽开始传输。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宝成 - 副教授 - 内蒙古民族大学
来源: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