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十大经典读本”
“地理科学十大经典读本”推介发布会
2021年4月9日,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协办的“地理科学十大经典读本”推介发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国内地理学界知名专家学者、出版社领导、责任编辑及特邀媒体记者等30余人出席发布会。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发虎研究员致辞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李平编审致辞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宋长青教授主持会议
推介发布会由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宋长青教授主持,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研究员和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李平编审分别致辞。
陈发虎表示,近现代地理科学的诞生以洪堡1807年发表的《植物地理学知识》为标志,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研究地球表层人类生存环境的空间分异、时间演变及人-环境相互作用的完整学科体系,形成了综合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信息地理学四个分支学科,是少数能够横断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综合交叉学科,地理科学既是理科也是文科还具有工科属性。
他指出,当前,中国地理科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自然地理学应当更加科学化发挥学科引领作用;人文地理学应当更具有思想性更能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地理信息技术应当更加先进更能支撑地理科学的发展;中国地理科学的发展应当更加综合集成服务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应当成为人地关系协调思想的引领者。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宣读“地理科学十大经典读本”书目,依次为《地理学思想经典解读》(商务印书馆,2011年)、《地理学中的解释》(商务印书馆,1996年)、《地理学性质的透视》(商务印书馆,1963年)、《地理学思想史(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89年)、《地理学与生活》(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当代地理学方法》(商务印书馆,2012年)、《哲学与人文地理学》(商务印书馆,2010年)、《变化中的自然地理学性质》(商务印书馆,2006年)、《重新发现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学苑出版社,2002年)、《地理学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杨庆媛教授介绍了图书评选工作情况。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宣读“地理科学十大经典读本”书目
推介发布会上,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蔡运龙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周尚意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黄润华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百平研究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唐晓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梁进社教授先后从入选的经典读本的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主要内容、核心思想及学术价值做了精彩解读。会议期间,与会嘉宾就“地理学理论方法与地理学经典著作出版”展开充分交流和热烈讨论。推介发布会的成功举办将扩大“地理科学十大经典读本”的影响力,为学界同仁和社会公众阅读高水平有分量的地理学专业书籍提供指导。
“地理科学十大经典读本”遴选活动是中国地理学会采纳西南大学的建议,领导、组织完成的一项学术建设活动,旨在引领中国地理学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地理理论思想方法建树,推动地理科学成为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科学、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科学力量。同时,让阅读地理学经典书籍成为学界风尚,通过感悟地理学学科初心,为学科发展找准定位。遴选活动采用专家学者推荐的形式,共获得推荐图书379本,通过评分和测算得出推荐图书排序,经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会议批准,按照分值高低将排序前十位的著作作为最终推荐的十大经典读本。
地理科学十大经典读本
《地理学思想经典解读》
《地理学中的解释》
《地理学性质的透视》
《地理学思想史》(增订本)
《地理学与生活》
《当代地理学方法》
《哲学与人文地理学》
《变化中的自然地理学性质》
《重新发现地理学:
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
《地理学思想史》
1.《地理学思想经典解读》
本书收录了1864~2006年西方现当代地理学学术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50部(篇)创新性思想专著或论文,包罗了地理学领域各主要思想流派,是一部出色的地理学综合评述性著作。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迅速抓住经典论著原作的精华。这样的解读不仅本科生和研究生需要,普通读者也可以据此了解地理学,学者们也可以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可谓一举三得。此外,每篇文章的原文出处都交待得清清楚楚,读者如果觉得有必要,还可以据此方便地查阅原文,作更深入的阅读,或进行对照阅读。总之,通过阅读该书,可以方便而快速地了解欧美地理学的发展和概貌,刺激我们思考相关的问题,甚至可能激发学术研究的灵感。——汤茂林
2.《地理学中的解释》
本书是论述地理学方法论的经典著作。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科学的解释、理论、假说、定律和模型;第二部分论述人工模型语言以及地理学中描述和解释模型的运用。本书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从实证主义哲学立场总结了数量革命的方法论。这是第一本地理学方法论专著,是理论地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蔡运龙
本书既有概括性的论述,又有具体方法的探讨。先从哲学、逻辑学和方法论的角度上阐述理论、假说及定理的作用和意义,然后转入它们的地理学中的应用,结构比较紧凑,有一定的说服力。《地理学中的解释》共六编二十四章,讨论了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地理学解释中理论、定理和模型的作用,地理学解释中的语言等。
3.《地理学性质的透视》
本书对10个地理学重要问题进行了精悍的论述,涉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地理学思想主要奠基人的基本观点。该书是一部从哲学高度总结地理学理论和方法论的著作。—— 蔡运龙
4.《地理学思想史》(增订本)
本书概括介绍地理学思想史的性质、阶段划分以及地理学学科的总貌,叙述了古典地理学的萌芽,中世纪、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洪堡和李特尔时代的地理学变革,以及近现代时期西方主要国家与地区地理学的发展。本书是一部史料丰富、脉络清晰、通俗流畅的著作。——叶超、蔡运龙
詹姆斯教授原著的主标题为All Possible Worlds,副标题为A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Ideas,但因考虑到此书是一本严整的学术性专著,译者没有采用《万千世界》作为书名,而是采用了原书的副标題,定名为《地理学思想史》。
5.《地理学与生活》
本书系统介绍了山海变迁、气候演化、全球资源、多样文化、经济形势、城市规划、区域传统及人与自然等精彩内容,突出地理学与人们生活的相关性,充分体现人地关系研究的地理学核心内涵。《地理学与生活》既是一本优秀的教科书,也是一本优秀的科普著作,值得一读。——王恩涌
本书共13章,分为四个篇章,囊括自然地理学、人口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学科分支。以介绍地理学的发展、核心概念,以及长期以来在地理学思想与著作中形成的四种系统性传统为开端,四大传统独立成篇,每篇集中论述这些地理学观点的一个方面。前三篇专门介绍地理学的分支学科,而区域分析传统单独成为最后一章,利用前三种传统和主题,并通过相互参照对其进行综合。
6.《当代地理学方法》
本书对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作了总结归纳、逐一介绍、系统整理和阐释,对地理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表述在方法及手段上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解释与探讨。本书还立足于科学哲学和方法论的立场,使读者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本书将为我国地理学工作提供认识自然、了解人文的一个重要工具。——宋长青
本书用尽可能简单的方式阐述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哲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逐一介绍了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包含的哲学与方法论观点,讨论了它们与人文地理学的关联。开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金钥匙。——涂慧琴
《哲学与人文地理学》介绍了当代西方哲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文地理学的影响,以及人文地理学为当代西方哲学提供的解释。作者把人文地理学看作是社会科学,主要研究社会生活中与空间和地方有关的方面。这种研究显然受哲学和方法论的支配,作者把影响当代英美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哲学患潮归纳为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三种,逐一介绍了它们各自所包含的多种哲学和方法论观点,讨论了它们的基本原理及其与人文地理学的关联。
8.《变化中的自然地理学性质》
本书以年代为序,回顾了自然地理学从奠基到近期的发展过程、各时期的研究途径,展望了在新千年的发展趋势,展示了自然地理学家对塑造自然地理学学科形象所作的贡献。本书的特点:1.注重科学思想、认识论的归纳分析;2.关注学科发展中社会要素的影响;3.独特视角阐述自然地理学的价值;4.重视对青年学者学科研究的指导。——吕晓芳、王仰麟
技术进步中获益。受数量比和系统论的影响,也为了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自然地理学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越来越重视环境过程、景观演变、年代学、人类活动的重要性和学科应用。《变化中的自然地理学性质》对此类靠前学术进展作了全面的综述;介绍了相关的研究文献和技术途径;展示了自然地理学家对塑造自然地理学学科形象所作的贡献。
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旨在纠正地理学界以外的读者对地理学认识的偏差,介绍地理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希望我国地理学界同仁和地理学界以外的读者能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与教训,进一步促进我国地理学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吴传钧
本书专为中国地理学界学者构思,提供了一个对西方地理学由古希腊至今的综合性看法。本书挖掘了地理学思想的根源,梳理了地理学科的完整概念及其形成背景、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概念所能解决的问题和满足的需求。对西方地理学思想的借鉴是现代中国地理学发展的重要源泉,要运用之、发展之,则必须理解之,且结合中国国情消化之,故需要对各种地理学思想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了解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知识环境。——蔡运龙
本书作者保罗·克拉瓦尔为法国巴黎第四大学地理学系教授,有40多部著作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2004年第30届国际地理联合会的大会上保罗·柯拉法乐荣获世界地理学界最高荣誉"桂冠奖"。
来源: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