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之中,有一味药应用非常广泛,《本草纲目》将其列为百药之首,它就是甘草。中医药的汤剂、冲剂、散剂、丸剂等组方中,十之八九有一味是甘草,中医界自古就有“十方九(甘)草”之说,可见甘草之重要。甘草作为常用的药材之一,临床用量非常大,除了它应有的功效之外,还可以调和诸药,在传统中医药中被称为“国老”。

甘草是豆科植物,和我们吃的黄豆是一个科的,它的药用部位是干燥根和根茎。甘草的产地主要是在甘肃、内蒙古和新疆,由于主产地一年四季分明,加上春生秋采,使得甘草的土气比较充沛,得土气之厚,能大益于脾胃。

甘草的功效

甘草性平,味甘,入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等功效。

补脾益气

甘草有补脾益气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本品多配伍人参、白术、茯苓等补气健脾药同用,组成健脾名方——四君子汤。本品亦用于心气不足、气虚血少引起的心动悸、脉率不齐,常与人参、阿胶、桂枝等配伍,可以补益中气而生血复脉,通利经脉而止心悸怔忡。

2.润肺止咳

甘草能润肺止咳,用于咳嗽气喘,因性味平和,肺寒、肺热均可配伍应用。如配伍麻黄、杏仁组成三拗汤,可治风寒犯肺导致的喘咳;上方加生石膏,组成麻杏石甘汤,可治肺热导致的喘咳。从现代药理分析,甘草能作用于发炎的咽部黏膜,缓和炎性刺激,起到抗炎抗过敏、镇咳作用,同时甘草还能促进咽部和支气管黏膜分泌黏液,使痰容易咳出。

3.清热解毒

甘草有良好的解毒功效。用于痈疽疮毒、食物或药物中毒,如配伍桔梗,可治咽喉肿痛;配伍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可治痈肿疮毒。用治食物中毒、药物中毒以及农药中毒,可单用本品煎汤服,或与绿豆同用,以加强疗效。

4.缓急止痛

甘草常用于脘腹或四肢挛急作痛。中医有“甘能缓急止痛”之说。如配伍桂枝、芍药、饴糖等,组成名方小建中汤,可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挛急作痛;配伍芍药,可治阴血不足,筋脉失养导致的四肢拘挛作痛或挛急不伸。

5.调和药性

本品还有缓和药性、调和百药的功效。古人云:“诸药中以甘草为君,功能调和诸药,遂有国老之号。”明代李时珍还赞美说:“甘草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可谓药中之良相也。”

甘草如与附子、干姜等大辛大热的药同用,可以缓和附子、干姜的热性,以防伤害阴血;与石膏、知母等太过寒凉的药物同用,能缓和石膏、知母的寒性,以防伤胃;与大黄、芒硝等泻下力量过猛的药物同用,能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使泻下而不伤正气;与党参、白术、熟地、当归等补益的药物同用,能缓和补力,使作用缓慢而持久;与半夏、干姜、黄连、黄芩等热药寒药同用,又能起协调作用,故甘草有“国老”的美称。

另外,现代药理发现甘草中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其化学成分为甘草次酸,能起到抗炎、抗过敏作用。

使用注意

本药的常用剂量为2-10克。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药房里的甘草有生甘草和炙甘草两种,生用性偏凉,可清火解毒;蜜炙用药性微温,并可增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的作用。

甘草药性虽平,也不是人人皆宜、多多益善的。清代名医徐灵胎说:“误用致害,虽甘草、人参亦毒药之类也。”若长期大量服用甘草,会使血钠升高,钾离子排出增多,可引起水肿、脘腹胀满等。

本品味甘,能助湿壅气,令人中满,故湿盛而胸腹胀满及呕吐者忌服。甘草与海藻、甘遂、大戟、芫花药性相反,也不可同用。

来源: 广东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