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3029 篇文章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可治愈盲。今年已82岁高龄的孙奶奶来自农村,双眼失明已10多年,整天生活在黑暗之中,连黑天、白天都难以分辨,生活无法自理,因一家人生活拮据,一直未能给老人看病。直到2个月前的一天,孙子带着她从镇上乘车来医院检查,经眼科医生检查,老人确诊白内障(见图1),可以通过手术重获光明。孙奶奶虽年逾古稀,但听力很好,听说医院能免费为她医治眼疾,她激动不已,满怀希望住院。老人上午9时进入手术室,9时30分,手术顺利完成。次日上午,当医生为老人揭开眼上的纱布时,老人高兴地说:“看见了,手指头看得很清楚,连墙上的字也能看见了,……谢谢大夫。”这位在黑暗中摸索了10多年的老人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逢人就讲,“看得真清楚,真好。”孙奶奶手脚灵便,恢复了光明的她回到家后又干上了针线活,还能烧火做饭,生活基本可以自理。类似的情形经常能够遇到。

640.webp (13).jpg图1白内障外眼照相检查,显示双眼晶状体混浊,散瞳后见左眼外斜,晶状体皮质混浊,晶状体核棕黄色混浊,右眼晶状体核棕黄色混浊,核下沉。

白内障的复明是防盲治盲工作的重点。白内障即晶状体混浊,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也有一些白内障为区域性混浊甚至形成特殊的形态(见图2、3)。

640.webp (14).jpg图2白内障裂隙灯显微镜照相检查,显示晶状体7:30-12:30方位区域性核性黄白色混浊,边界清晰,周边密度高,中心较稀松,其余部位轻微混浊,病变区域分界线明确,状如扇形,也像一片切开的橙子。

640.webp (15).jpg图3白内障裂隙灯显微镜照相检查,显示晶状体后囊下皮质羽毛样混浊,边界比较清晰,影响视力。

在我国,老年性白内障在6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为70%,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达到90%。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患上白内障的机会也会增加。白内障的症状相对明显,主要以逐渐加重的无痛性视物模糊为主,且存在怕光、看物体颜色较暗或呈黄色,甚至复视(双影)及看物体变形等现象。但是白内障的最初症状并不明显,病人几乎也没有任何感觉。直到病情严重,视物不清之后,才被检查出得了白内障,因此延误确诊和治疗的病例屡见不鲜。白内障到达一定程度后会发生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引起眼睛胀痛不适。白内障过熟期会产生晶状体皮质液化,白内障核下沉,治疗难度增加。

目前,手术治疗白内障是国内外最有效的方式。白内障手术主要是通过植入人工晶体来替换已经不起作用的自身晶体,随着“人工晶体”材料的不断进步,使得真正意义的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得以实现。最新的白内障手术切口缩小到3.2毫米甚至更小,对眼内组织损伤轻微,手术不吃药、不打针、不出血、预后好,对患者术后日常生活一般没有限制。白内障患者多以中老年人居多,视力不好容易影响生活,如果等到完全看不见才手术,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并可能增加手术难度从而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只要感觉白内障已经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起居,就应该考虑接受手术治疗。

应当指出的是某些患者除患白内障外,还同时患有高度近视、葡萄膜炎、眼底疾病特别是黄斑疾病,他们在接受白内障手术后,视力改善不明显甚至无改善,病因是眼底疾患而非白内障或者白内障手术所致。

一位白内障患者的成功复明,可以解脱一个家庭,明显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起到“复明一人、解放一家、影响一代”的社会效果。白内障不可怕,及时的手术治疗能让每一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拥有良好的视觉感受。

(摘编自杨志寅等主编《中华临床诊断学图库》、《临床诊断学大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待出版。联系邮箱:13853708298@126.com)。

作者: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眼科学教授、主任医师 李传宝

来源: 达医晓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