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马不仅承载着广袤草原多个马背民族的世代生息,而且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吉思汗以“弓马之利取天下”,率数十万蒙古铁骑统一中国北方,征服西亚和东欧建立庞大蒙古帝国的辉煌过往,也是蒙古马留给世人的不朽奇迹。奔腾在广阔大草原的蒙古马,用它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昭示着我们的民族精神。

蒙古马的起源蒙古马原产于蒙古高原,是世界上独立起源最早的古老马种之一。部分蒙古马的基因来源于几千万年前的普氏野马,也被称为“蒙古野马”。作为我国珍贵的原始地方马种,在2000年被农业部确定为138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之一。

我国北方牧民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了对马匹的驯服,是世界马匹驯化最早的民族之一。漫漫历史长河,在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以及对西亚、欧洲和非洲的征战和贸易、文化交流中,蒙古马也随之与各地优良马种相互交融,并更广泛地遍布于塞外草原,以至于南方各地。

在《汉书》中记载的曾显赫一时的匈奴马,以及在《唐会要》中描写的“技艺精绝,筋骨适度,其能致远,田猎之用无比”的突厥马都是蒙古马的前身,而在《元史》中提到的辽国契丹马就是现在的蒙古马。关于蒙古马起源的有关生物学方面的解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蒙古马分布于中国东北、西北、华北,以及蒙古国和俄罗斯东部。蒙古马是在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主体马种,占全国马匹数量的20%以上,但这个比例也随着蒙古马近些年来整体数量的极速下降而呈下降趋势。现蒙古马的主产区为内蒙古自治区,中心位置是锡林郭勒盟。在山东、河南、安徽、陕西一线以北,甘肃以东的部分农村和牧区也有大量流入。

蒙古马的特征和习性蒙古马头大颈短、胸宽鬃长、身体粗壮、结实有力、皮厚毛粗、关节和肌腱发达、蹄质异常坚硬,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蒙古马不但耐酷暑、抗严寒,在-40℃的极寒条件下也能生存,而且耐粗料、抓膘快、掉膘慢,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也能忍饥挨饿得以生存。蒙古马虽身材矮小,平均高度不过1.2~1.3米,但吃苦耐劳,长途奔袭不在话下。蒙古马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保持着雄悍的马性。在战场上不惊不乍,勇猛无比,一往无前,所向披靡,是不可多得的军马,在历史上屡创辉煌战绩。

蒙古马的睫毛致密,无眼疾,视力强于其他马种,色盲程度也相对稍轻。蒙古马长期处于半野生生存状态,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极强,不易得内科病。肺部发育良好,能负重以运输军需,载身着盔甲、手持兵器的蒙古重骑兵冲锋陷阵。另外,它们对毒草的鉴别能力也极强,很少中毒。在寒冷的冬天,它们可以把鼻子伸到厚厚的雪层下面找草料吃。即使在坚硬的冰壳下,它们也能用马蹄敲碎找到果腹的草料。

蒙古马性烈、彪悍,但对主人十分忠诚。蒙古马用马背承载了蒙古民族的辉煌历史文化,蒙古人也与蒙古马结下了不可分割的伙伴关系。在赛马时,蒙古马为荣誉而战,即使倒地累死也不肯半途而废。马顺英雄,英雄爱马,蒙古人对蒙古马报以同样的尊重。马以头为尊贵,因此不可击打马头。同样,辱骂马,两个人同骑一匹马,在秋天抓膘期骑马狂奔,让马出汗也是不允许的。

马是群居性动物,马群组织非常严密。大群里面有小群,小群就是一家子,包括一匹儿马(就是种公马)、许多母马和马驹。强悍的儿马拥有四五十匹母马,居于马群中间而较软弱的儿马则带领为数不多的母马处于大群的边缘。儿马对自己的家庭认真负责,不许母马擅自离开,更不允许其他儿马靠近。马虽然是“一夫多妻”,但是儿马绝不与自己的直系亲属交配。小母马到了发情期,大儿马就把它们从群中赶出去。

蒙古马虽短程速力不快,但长程持久力非常好,是中国马的耐力赛之王。在乘骑方面蒙古马平稳、舒适,能走多种步伐。在运动上虽不善跳跃,但在运动中不易受伤,体力恢复快。

蒙古马的性状多样性蒙古马呈遗传多样性。关于蒙古马的毛色,蒙古语中就有300多个词汇来专门描述,《蒙古秘史》和《蒙古源流》中也有对蒙古马毛色称谓的记载。蒙古马的毛色是包括体毛、鬃毛、鬣毛、尾毛、足毛等颜色的组合,据此蒙古马可细分为不同的类型,如黑鬃黑尾的红马为骝,黑色白蹄的马为骓,黄毛夹杂着白点的马为骠,纯黑色的马为骊,青黑色的马为骐,赤色的马为骅。

蒙古马中不乏以独特的毛色而闻名的珍奇马种,如乌珠穆沁白马、阿巴嘎黑马、乌珠穆沁黄骠马和蒙古马花斑马等。

蒙古马的地方种群蒙古马品种繁多,在我国境内沿蒙古大草原自东向西,随着海拔逐步增高、降水逐渐减少的生态、地理变化依次分布的有巴尔虎马、乌珠穆沁马、百岔铁蹄马、乌审马、黄骠马、阿巴嘎黑马等地方种群。

1.巴尔虎马巴尔虎马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的新巴尔虎左、右旗和陈巴尔虎旗,是蒙古马中古老而优良的类群,也是蒙古马的典型代表。巴尔虎马在赛马、套马比赛和马上技巧上的表现都堪称一绝。

2.乌珠穆沁马乌珠穆沁马产于锡林郭勒盟东、西乌珠穆沁旗,那里的草原是我国最富饶的天然牧场之一。乌珠穆沁马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三国时的曹操骑的就是乌珠穆沁马,而唐代突厥人所乘的突厥马也产于此地,清代皇帝的御用马和侍卫骑兵选用的也是乌珠穆沁马。

蒙古马是蒙古族心中的图腾,尤其是乌珠穆沁白马尤为尊贵。乌珠穆沁白马经数千年的优选成为聪明睿智、耐力十足、毛色和品相均绝佳的世界名马。20世纪闻名华北的草原民兵“白马连”就出自乌珠穆沁草原,曾28次为党政军领导和外宾进行表演。

近年来乌珠穆沁白马数量大幅减少,如果再不加以保护,它们将面临在草原上消失的命运。

3.百岔铁蹄马百岔铁蹄马产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是典型的蒙古走马型。它马蹄小而坚硬,圆而厚实,色如墨玉,不易裂缝。行走在乱石遍布的崎岖山路上如履平地,是唯一不需挂掌的蒙古马。

据记载,1948年白岔区一匹铁蹄马从当时区政府吕家沟门出发,当天就到了巴林左旗林东镇,一日行程300公里。有诗道:“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白岔的铁蹄马。”在《克什克腾旗志》中,对百岔铁蹄马在比赛中的表现有这样传奇般的描写:“马身一纵,颈一伸,四蹄甩开飞也似的向前追去。乍看如闪电,再瞧似旋风,后蹄踢起的山石有碗大,在半空飞舞,看的人都惊呆了。同呼:‘真是铁蹄一般!’”

遗憾的是,百岔铁蹄马,这个曾经助元朝皇家禁卫军纵横天下的尊贵草原马种,由于克什克腾草原的干旱和退化,市场疲软及政策限制等方面的原因,竟已所剩无几,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4.乌审马乌审马产于鄂尔多斯乌审旗。它体小但力气大,灵活、速度快,跑起来平稳、起伏小,性情温驯,适合沙漠地区骑乘和驮运。当年随着毛主席转战陕北、风餐露宿的“小青马”就是乌审马。在一次行军中,“小青马”走到一处山崖下便不肯前行。稍后,一架敌机从山顶掠过,恰因山崖的掩护才没有暴露。这匹著名的乌审马,1962年成为标本后被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

说到乌审马,就不能不说一说走马比赛。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族有着丰富的走马调驯经验,使乌审“走马”名誉天下。走马是指“马的左侧的两条腿一起前行,然后右侧的两条腿一起前行的中等速度的步伐”,马术术语中被称为“对侧步”——一种特殊的快步。与赛马不同的是,走马要求在注意速度的同时,还要动作协调美观,步伐稳健而轻快。走马比赛传承了蒙古族赛马的传统特点,是那达慕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

5.黄骠马黄骠马皮毛颜色金黄,马鬃、马尾颜色为白色,蒙古语称之为“西日嘎”——银河马。在蒙古马中,银河马被视为繁荣昌盛和吉祥智慧的象征。黄骠马头上的白色马鬃形如满月,因而又得名“西凉玉顶干草黄”。黄骠马即使喂饱了草料,肋条也显露在外,所以还被称作“透骨龙”,是难得一遇的宝马良驹。据小说《隋唐演义》所记,秦琼慧眼识的宝马即为黄骠马。

6.阿巴嘎黑马阿巴嘎黑马原产于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北部边境苏木,目前主要分布在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苏尼特左旗等地。阿巴嘎黑马就是传说中的僧僧黑马,是长期自然和人工选育出的地方良种,体大、乌黑、悍威,以顽强的生命力和耐力而著称。阿巴嘎黑马与内蒙古铁蹄马、鄂尔多斯乌审马、乌珠穆沁黄骠马并称内蒙古四大名马,并在2009年被农业部确认为中国新的优良畜禽遗传资源。

蒙古马的生存状况随着军事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马已基本淡出了军马的用途,在农业和交通上也被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化设备所替代。蒙古马曾经的辉煌历史已成为过去,近年来,蒙古马面临着衰退的趋势,数目骤减,很多珍贵品种也处于濒危灭绝的境地。

据统计数字显示,内蒙古地区的马匹数量在逐年递减,1975年蒙古马数量达到最高峰时为239万匹,而时至2012年内蒙古马匹数量仅为69万匹。目前,70%以上的蒙古马在牧区和半牧区以放牧的方式饲养着。

近些年来,对蒙古马的定向培育及血系登记等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蒙古马的生活境遇几乎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没有科学的饲养和适当的马厩,蒙古马得以生存依靠的是自身顽强的生命力。

蒙古马的未来发展蒙古马孕育的马背民族,有着悠久而丰富的马上运动传统,每年以马为主题的那达慕节丰富多彩,是当地隆重的民族节日。美丽的大草原那迷人的风景,吸引着大量的游客,特别是草原驰骋不知是我们多少人的孩提梦想。蒙古马新的培育方向和用途一定是以民族马术运动和民族特色的休闲旅游项目为导向的。保护和发展蒙古马的宝贵遗传资源,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杂交改良以蒙古马为基础的中国优质骑乘马种,是蒙古马走出目前困境、再次辉煌的不二选择。

当我们重金购买阿拉伯马,欣赏它的耐力和优美身材时,当我们对欧洲的温血高头大马趋之若鹜时,当我们对纯血马的速度赞叹不已时,,当我们对美国的夸特马和西部牛仔着迷羡慕时,当我们将阿哈尔捷金马称为“汗血宝马”时,我们何不去关心一下在春夏秋冬风餐露宿的蒙古马。它虽然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是它的耐力、生命力、独有的身体结构优势,还有忠诚、一往无前、吃苦耐劳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悉心培育和研究吗?只有我们真的去这样做了,我们才会发现蒙古马才是大地和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来源: CNKI智慧科普聚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