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花了35年采样记录,终于发现独角鲸长角的作用,雄性独有还是有道理的。

作者 | 郭菲编辑 | 张昊责编 | 高佩雯
我们常用独角兽来形容那些具有非凡魅力的稀有事物。在中世纪的神话传说里,独角兽自由地徜徉在山间野外,对人类十分友好。但独角兽毕竟只是人类的美好幻想,其实,在现实世界中,也实实在在生活着一种“独角”兽,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独角鲸。
独角鲸是海豚和鲸类的近亲,主要分布在北极圈周边海域,因头部长有长角而极具辨识度。它们一般身长在5米以下,但角的长度就可达到3米。
一直以来,“独角鲸的长角到底有什么用”始终是海洋生物学家们无法确切回答的问题。最近,美国科学家在《生物快报》上发表的新研究很可能成为我们揭开谜底的关键。
有关鲸角的独家情报 独角鲸的角是雄性独有的特征,本质上是特化的门齿。雄性独角鲸的口腔中只有两颗门齿,其中左边的一颗会特化为长角。大约每500头独角鲸中有一头拥有两根长角,但一般两角不对称,右侧角会比左侧稍短。
雌性在通常情况下不长门齿,但大约10%的雌性会长出大约1米长的长牙,甚至长有两只长牙的雌性也曾有过记载。
鲸角的内部拥有像光纤一样结构复杂的神经纤维束,因此曾有研究认为,角可能是独角鲸的某种感觉器官,它们可能通过长角来感受海水中的离子浓度、温度、冰层厚度、水压以及鱼类动向等。
独角鲸的角呈现逆时针方向卷曲,螺线和伸出方向符合物理上的左手定则。有人说这是由于独角鲸游泳的时候经常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身体以产生额外驱动力,进而产生的自然适应现象。不过其实后来发现,独角鲸游动时的旋转并没有特别的倾向。

鲸角难道不是武器? 独角鲸的角是鲸类中的独一份,它们如何会进化出这样的结构,长角能用来干什么,一直是科学家和很多海洋生物爱好者感兴趣的话题。 看起来比较靠谱的解释当然是作为武器。骨质长角非常锐利,不小心挨一下怕是谁都遭不住。独角鲸生活的区域存在北极熊和虎鲸一类非常的强大猎手,长角可能是面对它们时的有效威慑。 还有的说法认为,由于鲸类是哺乳动物,无法长时间呆在水面下,所以长角是用来凿穿冰面然后呼吸空气的工具。此外,长角用来在海底挖掘甲壳类的说法也曾经登上过学术论文。 不过,以上推测都存在一个致命的漏洞,那就是防身、呼吸、捕食,包括之前提到的感觉器官,都是雌雄共通的需要,没有道理为雄性专享。 这样一来,其实唯一的可能性就是长角形状的出现和强化,是受到性选择的推动。所谓性选择是指两性中的某一性别(通常是雄性)为了获得交配机会,而与种群中其它同性展开竞争的行为。 雌性独角鲸到底好哪一口?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分析了来自245头独角鲸的身体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体长、角长以及角的直径等,采样时间从1983年一直延续到2018年。
研究发现,独角鲸角的直径和体长存在比例关系,但角长和体长并没有直接关系。换句话说,体长越大则角越粗壮,但长度却不一定更长。所以,角长更能代表独角鲸独立个体的特征。
这一统计结论再结合多次被目击到的雄性在雌性面前比试角长以进行求爱的场景,科学家们有理由认为,在独角鲸的世界中,雄性长有更长的角比更强健的身体更容易吸引雌性的关注。
此外,由于成年雄性独角鲸的头部经常出现据信是由争斗带来的伤口,研究人员同时也指出,长角在求爱以外,还可能有雄性展示自身武力的用意。在海洋环境中发生争斗时,长角的确可能比强健的身体更加有利。 独角鲸现状:虽不濒危,但仍然面临威胁
独角鲸全球的种群规模大约在17万头以上,暂时没有到濒危的程度。不过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它们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不利的变化。与很多海域发生海冰消融不同,独角鲸出没的不少海域的冰层,反而有因为气候变动而发生的瞬间增厚现象。这也导致了多起独角鲸群体在冰下发生窒息的事件。 此外,人类为了猎获它们的长角而开展的捕捞活动,也对独角鲸的生存造成了威胁。特别是独角鲸的角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一直增长,以长角为目的的猎杀将导致种群中年长且经验丰富的领袖率先罹难,这对整个种群的发展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而全球水族馆都鲜有人工养殖独角鲸的案例,这种一度远离人类视线的神秘生物,一直被称为是海中独角兽。针对它们的科学研究和保护,仍将一直继续。 参考文献:1、Zackary A. Graham, et al., "The longer the better: evidence that narwhal tusks are sexually selected." BIOLOGY LETTERS, Vol.16, Issue3, March, 1, 2020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pdf/10.1098/rsbl.2019.0950
文章由“科学辟谣平台”(ID:Science_Facts)公众号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 科学辟谣平台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