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职业果农,与农药打交道必不可少,虽然我们希望农药越用越少,然而有时候病虫草害并不这么认为!

但是,用了这么多年,用了无数次,除了了解一些常见的农药,你确认自己真的会用农药吗?有出现过药害或者意外吗?

现在大拿帮大家介绍下农药的混配知识以及使用方案,请大家参考!

(1)常用农药有哪些?

杀虫剂

甲维盐:比阿维菌素杀虫、杀螨、杀线虫活性提高了10~100倍,杀虫谱变宽;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作用;害虫发生不可逆转麻痹,停止进食,2~4天后才能死亡,杀虫速度较慢;持效期长,害虫为10~15天,螨为15~25天。对作物无内吸性能,但能渗入表皮组织;对鳞翅目害虫、螨类,鞘翅目及同翅目害虫,蓟马类有极高活性,且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在土壤中易降解;在保护地或者10倍于推荐使用剂量下对所有作物高度安全;在10天以上又出现第二个杀虫高峰;

吡虫啉:烟碱类;触杀、胃毒和内吸;害虫麻痹死亡;速效性好,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刺吸式口器害虫;易被作物吸收,并向顶分配,有根吸作用;

啶虫脒:氯化烟碱吡啶类;触杀和胃毒,很好的内吸活性;抑制乙酰胆碱受体的活性;有效防治半翅目中的蚜虫、叶蝉、粉虱、蚧壳虫和鳞翅目中的潜叶蛾、小食虫以及鞘翅目的天牛、蓟马等各类害虫;颗粒剂作土壤处理,可防治地下害虫;速效,持效期长,可达20天左右;

毒死蜱(乐斯本、氯吡硫磷、毒丝本):广谱,胃毒、触杀和熏蒸;对地下害虫效果好;鞘翅目、鳞翅目害虫及害螨;瓜类苗期敏感;

氯氰菊酯:触杀、胃毒作用,还有驱避作用,击倒力强,杀虫速度快;对鳞翅目害虫有特效,并对蚜虫、小绿叶蝉有效。对螨类、盲蝽防效差;残留期较;穿透力较弱,对果实内部污染较少;

氯氟氰菊酯:触杀和胃毒;多种鳞翅目幼虫有很好的效果;杀卵;拒避作用;

阿维菌素:广谱的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胃毒和触杀,驱避性;

杀螨剂

哒螨灵:广谱、高效、触杀性;卵、若螨和成螨;速效和残效期长;正反两面均应喷洒均匀。

四螨嗪:冬卵孵化前喷药,能防治整个季节的食植性叶螨;对榆全爪螨(苹果红蜘蛛)有特效,对捕食性螨和益虫无影响;有机氮杂环类;触杀作用,杀卵兼杀幼、若螨,但对成螨的效果较差。持效期可达50—60天;防治苹果红蜘蛛,在开花前越冬卵初孵期施药,防治山植红蜘蛛,在落花后越冬代成蜗产卵高峰期施药;药效较慢,用药后2—3周才能达到最高杀螨活性,在螨初孵期适时施药不受温度高低影响,可以和石硫合剂混用;贮存期间要防止冻结及阳光直射;

杀菌剂

代森锰锌:瓜类的炭疽病、疫病、霜霉病、叶斑病、黑点病等;高温避免用药;雨后不必补喷;

甲基硫菌灵:广谱;保护和治疗;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褐斑病、叶霉病等;灌根,防治枯萎病;可与石硫合剂等碱性农药混用,但不能与含铜制剂混用,或前后紧接使用,也不能长期单独使用;收获前14天停止使用;甘薯、桃;水稻于幼穗形成期至孕穗期喷雾可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等;油菜在盛花期喷雾可防治菌核病;大豆结荚期喷雾防治灰斑病;

多菌灵:广谱,保护和治疗;对许多子囊菌和半知菌都有效,防治瓜类枯萎病、蔓枯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叶斑病等;桃、烟草、番茄;麦类在始花期喷雾防治赤霉病;幼穗形成期至孕穗期喷药可防治纹枯病;

氟硅唑:广谱、内吸性三唑类;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所引起的病害均有特效;持效期约7天;在多变的气候条件和防治病害有效剂量下,没有药害;

腈菌唑:三唑类,内吸、保护和治疗;白粉病、锈病、黑星病、腐烂病等;对作物安全,刺激生长;

多抗霉素:广谱抗生素类,内吸传导;干扰病菌细胞壁几丁质,抑制病菌产孢和病斑扩大;

甲霜锰锌:接触杀菌和内吸传导;卵菌纲和霜霉目病菌引起的病害有特效;白粉病、霜霉病,疫病;

戊唑醇:广谱三唑类;促进生长,提高产量;高粱、茶;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

苯醚甲环唑:杀菌谱广有保护、治疗和内吸活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保证品质。

嘧霉胺:属苯胺基嘧啶类;防治灰霉病活性最高;抑制浸染酶的产生;内吸传导和熏蒸作用,施药后迅速达到植株的花、幼果等部位;药效更快、更稳定;对温度不敏感;灰霉病以及果树黑星病、斑点落叶病等;露地菜用药应选早晚风小、低温进行;气温高于28度时应停止施药。

……等等

(2)农药混配注意事项有哪些?

农药混用次序

①农药混配顺序要准确,叶面肥与农药等混配的顺序通常为:微肥、水溶肥、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水、乳油依次加入(原则上农药混配不要超过三种),每加入一种即充分搅拌混匀,然后再加入下一种。

②先加水后加药,进行二次稀释混配时,建议先在喷雾器中加入大半桶水,加入第一种农药后混匀。然后,将剩下的农药用一个塑料瓶先进行稀释,稀释好后倒入喷雾器中,混匀,以此类推(想药效好,就千万别偷懒)。

③无论混配什么药剂都应该注意“现配现用、不宜久放”。药液虽然在刚配时没有反应,但不代表可以随意久置,否则容易产生缓慢反应,使药效逐步降低。

农药混用原则

● 不同毒杀机制的农药混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混用,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

● 不同毒杀作用的农药:混用杀虫剂有触杀、胃毒、熏蒸、内吸等作用方式,杀菌剂有保护、治疗、内吸等作用方式,如果将这些具有不同防治作用的药剂混用,可以互相补充,会产生很好的防治效果。

● 作用于不同虫态的杀虫剂混用:作用于不同虫态的杀虫剂混用可以杀灭田间的各种虫态的害虫,杀虫彻底,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 具有不同时效的农药混用:农药有的种类速效性防治效果好,但持效期短;有的速效性防效虽差,但作用时间长。这样的农药混用,不但施药后防效好,而且还可起到长期防治的作用。

● 与增效剂混用:增效剂对病虫虽无直接毒杀作用,但与农药混用却能提高防治效果。

● 作用于不同病虫害的农药混用:几种病虫害同时发生时,采用该种方法,可以减少喷药的次数,减少工作时间,从而提高功效。

农药混用的注意事项

农药混用虽有很多好处,但切忌随意乱混。不合理地混用不仅无益,而且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农药混用须注意以下几点。

● 不改变物理性状

即混合后不能出现浮油、絮结、沉淀或变色,也不能出现发热、产生气泡等现象。如果同为粉剂,或同为颗粒剂、熏蒸剂、烟雾剂,一般都可混用;

不同剂型之间,如可湿性粉剂、乳油、浓乳剂、胶悬剂、水溶剂等以水为介质的液剂则不宜任意混用。

● 不引起化学变化

① 包括许多药剂不能与碱性或酸性农药混用,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碱性条件下,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福美双、代森环等二硫代氨基甲酸类杀菌剂易发生水解或复杂的化学变化,从而破坏原有结构。

② 在酸性条件下,2,4-D钠盐、2甲4氯钠盐、双甲脒等也会分解,因而降低药效。

③ 除了酸碱性外,很多农药品种不能与含金属离子的药物混用。

④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2,4-D类除草剂与铜制剂混用可生成铜盐降低药效。

⑤ 甲基硫菌灵、硫菌灵可与铜离子络合而失去活性。

⑥ 除去铜制剂,其他含重金属离子的制剂如铁、锌、锰、镍等制剂,混用时要特别慎重。

⑦ 石硫合剂与波尔多液混用可产生有害的硫化铜,也会增加可溶性铜离子含量。

⑧ 敌稗、丁草胺等不能与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混用,一些化学变化可能会产生药害。

● 具有交互抗性的农药不宜混用

如杀菌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具有交互抗性。混合用不但不能起到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的作用,反而会加速抗药性的产生,所以不能混用。

● 生物农药不能与杀菌剂混用

许多农药杀菌剂对生物农药具有杀伤力,因此,微生物农药与杀菌剂不可以混用。

(3)农药如何准确稀释?

一、稀释方法

百分比浓度是指100份药肥液或药肥粉中含药、肥的份数,用“%”表示。如2%的尿素,表示在100公斤尿素溶液中有2公斤尿素,98公斤水,30斤水约加。

二、倍数浓度

指1份农药的加水倍数,常用重量来表示。如:配制700倍的50%多菌灵,是用1份50%的多菌灵,加700份水搅拌而成。

三、换算方法

百分比浓度换算成ppm浓度的换算公式是:1份农药的加水份数=农药的百分数×1000000/欲配制的ppm数。例如:将含量为40%的乙稀利配成2000ppm溶液1公斤,乙稀利的加水量为40%×1000000/2000=200份。

四、换算成倍数浓度

用百分数除以ppm数,将小数点向后移4位,即得出所稀释倍数。例如:40%的乙烯利1000ppm,换算成倍数浓度时,用40÷1000=0.04,小数点向后移4位。即得400倍。

五、兑水方法

几种农药混用时,不是每加一种药都加1次水,而是各种药都用同1份水来计算浓度。例如:配制500倍的尿素加1000倍的甲基托布津,是用2份尿素加1份甲基托布津加1000份水。另外,兑水时,应先配成母液,即先用少量温水将药液化开,再加水至所需浓度,充分溶解,以提高药效,防止药害。

六、怎样正确稀释农药?

在使用农药产品时,对农药浓度的大小掌握与配置,关系这农药喷洒的实际效果与作用,因此稀释农药就成了使用农药时的关键一环,那么怎样正确稀释农药呢?

(一)药剂浓度的表示法

1、百分浓度:是指100份农药中,有效成分所占的份数,常以(%)表示。

2、百万分浓度:是指100万份农药中,有效成分所占的份数,符号是PPm(或微克/毫升;毫克/升;克/立方米等)。

3、倍数法(即稀释倍数):是指商品农药稀释时,加入水或其他稀释剂(细土、颗粒等)的倍数。稀释100倍或100倍以下,计算时要扣除原药剂所占的1份,如稀释50倍,即用原药1份加稀释剂49份。稀释100倍以上,计算时不扣除原药剂所占的份数,如稀释600倍,即用原药1份加稀释剂600份。

(二)浓度表示法之间的换算

1、百分浓度与百万分浓度之间的换算

百万分浓度(ppm)=10,000×百分浓度

2、倍数法与百分浓度之间的换算

百分浓度(%)=(原药剂浓度/稀释倍数)xl00

来源: 苹果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