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周培源出生于一户书香门第。父亲周文伯是清末秀才,受家庭文风的熏陶,周培源从小就学习刻苦。1924年,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赴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就读。在美国期间,他用3年半时间,相继读下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完成了一般人需6年才能完成的学业。1929年秋,27岁的周培源回国,接受清华校长罗家伦聘请,成为清华最年轻的物理教授。

回国后,周培源潜心研究广义相对论,之后他又转向更具实用性的湍流理论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在上世纪20年代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引力论中 “坐标有关”的重要论点,上世纪80年代获得了科学实验的初步支持;1975年他提出的研究湍流理论的“准相似性条件”,1986年在北京大学湍流实验室中获得了证实。

值得一提的是,周培源是唯一一位在爱因斯坦身边长期工作过的中国人。1936年,周培源利用在清华的第一次科研休假年,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参加爱因斯坦主持的关于相对论的讨论班。在那里,与爱因斯坦一起工作了一年,这对他一生的科学研究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科学研究,周培源还是一位诲人不倦、桃李天下的教育大师。在清华期间,他先后开设了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相对论等理论物理领域的前沿课程,将世界上最前沿的理论和研究带给了清华学子。他对学生的讲课不仅有深度、有逻辑,而且生动有趣,十分受学生欢迎。他曾说:“传播科学知识不能单凭呆板的说教,而应该有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技巧,才能引人入胜,潜移默化,达到最佳效果。”在周培源从事教育工作的60多年中,为我国培养了钱三强、何泽慧、王淦昌、李政道等知名的力学家和物理学家。

1993年11月24日,周培源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有人说他像一座大山,“离得越远,对大山的雄伟气势感受得越深刻”。有人说他像一条大河,“奔突着向前”。他自己却说:“这一辈子不是我所追求的。”周培源拥有科研育人两相高的人生,他却依旧对自己不满意,也许,“春蚕到死丝方尽”远远不足以描写他所追求的人生。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来源: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