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惠州21-1油田。新华社记者刘大伟 摄

1990年9月13日,我国第一个年产百万吨原油的海上油田——惠州21—1油田正式投产出油。该油田的投产,标志着我国南海东部的油田已进入勘探、开发和生产并进的新阶段。

惠州21-1油田位于香港东南方160公里处的海域。根据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对我国海相地层的专门研究,他认为,珠江口盆地具有生油条件和储油地质构造。但是,改革开放前在珠江口海上找油一直没有成功。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海上地质勘探人员利用外国的资金和先进的海上勘探技术,与外国十多家石油公司合作,经多年努力,先后在珠江口盆地发现多处油田,而惠州21-1油田是我国当时海上第一个每天产油可达3万桶(约合4000吨)、年产原油上百万吨的油田。

惠州21—1油田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南海东部石油公司同意大利阿吉普(海外)有限公司、美国雪佛龙海外石油有限公司、美国德士古石油玛茨莎皮(荷兰)B·V·公司组成的ACT集团合作开发。该油田油质好,为深度2800米至3000米的砂岩油藏。

值得关注的是,惠州21-1油田的生产储油轮和采油平台采用了一些当时在国际海上石油开发方面仍属少见的先进技术:生产储油轮是一座长350米、宽50米,载重量为25万吨的庞然大物;它还有一种特殊解脱系统,当遇上台风时,即可自行解脱,开往安全海域避风。采油平台是一座固定在海床上总重达15000吨的钢结构,在它下面一共有14口油井,1口汽井,分属不同油气层位,最深一口井深3000米,有的斜井最远斜出1公里,其钻井的难度可想而知。油轮与采油平台之间有海底电缆,油、气、水集输管线相连接,经过加工处理的原油用穿梭油轮外运销售。

1990年投产的惠州21—1油田又被称为惠州21-1A平台。2005年,该平台在高速开采15年之后,旁边又建成并投产南海东部地区第一个气平台——惠州21-1B平台,两者形成该区唯一的双子平台,他们分别是南海东部地区石油开采的领跑者和天然气开采的领跑者。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来源: 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