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10月21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制成第一支碳丝白炽灯。这支灯通电后发出光亮,并连续亮了40个小时。从此人类迎来了光辉夺目的电灯照明新时代。
1878年9月,爱迪生开始研究电灯,他试用了接近1600种材料进行试验,最后选取了碳化棉线作灯丝,把它放入玻璃球内,再将球内抽成真空。结果,碳化棉灯丝发出的光明亮而稳定,连续用了40个小时之后这盏电灯的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爱迪生还为此获得了专利。
1880年1月27日,爱迪生在美国获得了他白炽灯发明专利,专利号223898(网络图)
事实上,关于谁是白炽灯的发明者,一直存在争议。美国通常归功于爱迪生,英国则归功于斯旺。早在1860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斯旺发明了半真空碳丝电灯,但实用性不大,也没有量产。1878年,真空泵的出现,使斯旺有条件再度开展对白炽灯的研究。1878年12月18日,斯旺试制成功了第一只白炽电泡并于当年取得专利。此后,他还曾给爱迪生的发明研究以直接的帮助。
约瑟夫·斯旺(网络图)
由于专利方面的争议,1883年,斯旺与爱迪生一起成立了Ediswan电灯公司。斯旺、爱迪生及其他科学家都在继续努力改进和完善白炽灯的性能。1908年,现代的钨丝白炽灯由美国发明家库利奇试制成功。
进入21世纪,白炽灯因耗电量大,寿命短,已逐渐被一些绿色光源所代替。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来源: 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