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航空航天领域常用的钛合金零件(比如TC4合金)加工起来可是个难题——硬度高、导热差,传统切削液要么污染环境,要么润滑效果不够好。最近,我国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三元混合纳米流体,给这个问题带来了新解法。


一、切削液的“绿色焦虑”与新尝试

传统切削液用量大,不仅成本高,还会造成土壤和水污染,不符合当下“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制造趋势。后来出现的MQL(最小量润滑)技术(用很少量液体就能达到润滑效果,比传统方法省95%以上液体)成了新方向,但单组分纳米流体(比如只加Al₂O₃颗粒)性能有限:要么耐磨不够,要么导热不行。于是,团队想到把三种纳米颗粒“混搭”试试。


二、什么是三元混合纳米流体?

简单说,就是把**Al₂O₃(氧化铝)GO(氧化石墨烯)ZnO(氧化锌)**这三种纳米级颗粒,按一定比例分散在植物油里。这三种颗粒各有绝活:

  • Al₂O₃像小硬球,能减少零件和砂轮之间的磨损;
  • ZnO像小散热器,快速带走磨削时产生的热量;
  • GO像一层滑滑的薄膜,降低摩擦阻力。

三者结合效果“1+1+1>3”!团队测试了不同浓度(0.1%、0.5%、1%)和比例的混合液,发现1%浓度、50%Al₂O₃+40%ZnO+10%GO的组合最优。


三、实验结果:效果提升有多明显?

在TC4合金磨削实验中,这种三元混合纳米流体表现惊艳:

  • 表面粗糙度降低**42%**(从粗糙表面变成更光滑的“镜面级”);
  • 磨削力下降41.5%,相当于零件和砂轮之间的“阻力”小了近一半;
  • 磨削能量消耗减少40%,更节能;
  • 摩擦系数从纯油的0.326降到0.224,润滑效果显著提升。

对比单组分纳米流体,三元混合的接触角更大(说明润滑液能更好地附着在零件表面),稳定性也更强——1%浓度的混合液沉降时间最长,不易分层。


四、未来:还有哪些挑战?

不过,这种纳米流体也不是完美的。实验发现,长时间放置后纳米颗粒可能会沉降,影响性能稳定性;另外,纳米颗粒的成本和回收问题,也是大规模应用前需要解决的。

但它的应用前景很广:除了航空航天的钛合金加工,还能用到医疗设备(比如钛合金 implants)、汽车零件等领域,助力制造业向更环保、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来源: FME机械工程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