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回想一下你人生中最早的一段记忆。
是刚出生时医生剪断脐带的瞬间吗?还是一岁生日宴上抓周的场景?绝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如果你觉得自己记得,那大概率是看多了家里的老照片,大脑根据画面自动脑补出的虚假记忆。
对于绝大多数成年人来说,三岁以前的世界是一片彻底的认知黑洞。无论你的父母告诉你,你那时候有多么聪明可爱,或者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糗事,你自己都完全没有印象。
这种全人类共有的失忆现象,在心理学界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婴儿期遗忘。它听起来像是一个系统程序错误,但科学家们的研究却发现,这其实是大脑为了适应早期高速发展而精心设计的一种复杂机制。
疯狂生长的记忆“硬盘”:一次必要的格式化
要理解为何早期记忆会消失,我们首先需要聚焦大脑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区域:海马体。这里被认为是记忆形成和存储的核心枢纽。长期以来,一种普遍的解释是婴儿的海马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所以无法形成持久的记忆。然而,这种说法并不能完全解释为何两三岁的孩子当下能记住许多事情,长大后却又将它们彻底遗忘。
直到2013年,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的神经科学家保罗·弗兰克兰和希娜·乔斯林提出了一种颠覆性的观点。他们认为,问题不在于海马体不工作,而是因为它在婴儿期“工作”得实在太勤奋了。婴幼儿时期,大脑处于一个神经发生,也就是新生神经元大量产生的爆发期。新的神经元像雨后春笋一样在海马体中疯狂生长,它们不断建立新的连接,同时也会破坏或覆盖原有的神经网络回路。这就像你不断地升级电脑操作系统,每次升级都可能导致旧文件被格式化或者无法读取。
弗兰克兰和乔斯林的团队在老鼠实验中验证了这一理论。他们通过药物手段刺激成年老鼠的海马体产生更多新神经元,结果发现,这些老鼠果然开始频繁遗忘原本已经学会的迷宫路线[1]。所以,我们忘记三岁前的事情,很可能是因为大脑为了更好地成长和适应新环境,不得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数据清理”和“系统升级”。
语言的魔咒:无法命名,就无法检索
除了大脑硬件的高速更新,记忆的“软件格式”也是早期记忆难以保存的关键。
成年人的记忆通常是叙事性的,我们用语言来构建事件的框架,赋予其时间、地点和人物。然而,对于那些还不会说话,或者词汇量极其有限的婴儿来说,世界更多是一团混乱而直接的感知体验:光线、声音、触觉和气味。他们缺乏将这些碎片化的感知转化为有组织、可描述的语言信息的能力。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心理学家哈琳·海恩曾设计过一个著名的“神奇缩水机”实验。她向一群两到三岁的孩子展示了一台能把大玩具变小的机器,并让他们亲手操作。一年后,研究人员再次回访这些孩子。结果显示,尽管孩子们在操作上还能记得如何玩这个机器,但当被要求用语言描述一年前发生的事情时,他们只能使用当年他们所掌握的词汇。如果当时他们还不会说“缩水”这个词,即便一年后他们学会了,他们也无法用新学会的词汇去描述那段旧记忆[2]。
这形象地说明了,在语言这个记忆的“归档系统”建立之前,我们的记忆就像是没有文件名的乱码,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本无法被高效地检索和提取。
自我的觉醒:没有“我”,何来“我的故事”
最后一个,也是一个更加深层的心理学原因:要拥有能够讲述的自传体记忆,首先得有一个“自传”的主角——也就是“我”这个概念。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形成长期且有意义的个人记忆,其前提是拥有自我意识。你需要明白“我”是一个独立于周围环境的个体,并且发生的一切是与“我”相关的。这种自我意识的建立,通常要等到一岁半到两岁左右。
这可以从著名的“红点测试”中得到印证。研究人员会在婴儿的鼻子上偷偷涂一个红点,然后让他们照镜子。通常要到18到24个月大时,婴儿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才会伸手去摸自己的鼻子,而不是去摸镜子。这一行为标志着自我意识的萌芽,他们开始认识到镜子里那个形象就是自己[3]。
在“自我”这个概念形成之前,婴儿的体验是碎片化的。没有“我”这个主体,大脑就难以将发生的事件串联成一个完整而有意义的属于“我”的人生故事。
所以,我们记忆中消失的头三年并非真正地凭空消失了。那些温暖的怀抱、安全感,或者最初的恐惧和快乐,虽然没有变成清晰的画面或语言叙述,但它们早已化作潜意识,深深地刻进了你的性格、情感模式和行为习惯中。
你的大脑可能删除了那些具体的记忆文件,但它却保留并优化了底层的“操作系统”,塑造了今日的你。
参考文献
[1] Akers K G, Martinez-Canabal A, Restivo L, et al.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regulates forgetting during adulthood and infancy. Science, 2014, 344: 598-602.
[2] Simcock G, Hayne H. Age-related changes in verbal and non-verbal memory during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2, 38: 439-447.
[3] Howe M L, Courage M L. The emergence and early development of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7, 104: 499-523.
来源: 张天缘的科普号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张天缘的科普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