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今天是11月18日,星期二,农历9月29”。怎么两个日期,而且相差近50天?

说好的“大年三十”,怎么除夕为腊月二十九?再查万年历,发现2025年至2029年连续五年都将没有大年三十。

生日怎么在闰月,闰月怎么不固定在特定的月份?

 

这些问题背后是阳历、阴历的差别。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阳历、阴历的规律性。

01 历法:从太阳(阳)/月亮(阴)到阴阳合历

阳历(公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365.24天),目前国际通用的公历(格里历)属于阳历的一种。

阴历则以月相圆缺周期(朔望月约29.53天)计算,12个月仅29.53*12=354.36天。

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巧妙结合了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月份依阴历(月相圆缺)设置,年份对齐阳历(加入闰月),并配以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

02 天数确定:阴阳历法的计算逻辑

阳历、阴历计算天数的方式反映了其天文依据。

阳历(公历)以太阳年为基础,将365.24天分配至12个月(365.24/12=30.44)中,由于年月日只能取整数,所以取30为基数,设置大月31天、小月30天。

其中1、3、5、7、8、10、12月为31天,4、6、9、11月为30天。

那2月呢?(传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要求将自己出生的7月改为大月;凯撒养子屋大维上台后,要求将自己出生的8月也改为大月,这意味着必须从别的月份减2天,2月被选中,变成了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阴历(农历)完全依赖朔望月(约29.53天),为取整数,月份为大月30天和小月29天。

03 阴阳合历

阳历比阴历每年多约11天(365.24-354.36≈11)。三年累积相差33天,约一个月。若不调整,十九年后会出现四季错乱的“六月飞雪”现象。

采用“十九年七闰”法解决四季错乱问题:在19个阴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使19个阴历年总天数(19×12+7=235月,235×29.53≈6939.55天)与19个阳历年(19×365.24≈6939.56天)基本持平。

闰月的设置依据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它们交替出现。节气之间的间隔,以及节气与中气的间隔平均约为15天(实际在14-16天之间波动)。节气通常出现在农历月初,标志季节转换;中气通常出现在农历月中,反映气候特征。正常农历月应包含一个中气。若出现某个月份只包含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情况,这个无中气的月份就被定为闰月。

2025年农历六月后的月份没有中气,因此设为闰六月。

来源: 网络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