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路上

2017年7月21日

2017年7月21日至30日,炎夏。

第一天,七月的江淮大地烈日如火。是日,合肥新桥登机,错过了合肥有气象记载以来省会城市第一高温……西安咸阳一小时转机,再至新疆乌鲁木齐,辗转奔波至报名点,手续毕,下榻酒店,这一天我一直在路上……俗话说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占中国国土面积约六分之一的新疆,北界阿尔泰,南界昆仑山,天山横亘新疆中部,南部塔里木,北部准噶尔,“三山夹二盆”,新疆的地理就在一个“疆”字。新疆以山为界,南北两疆,南疆看风情,北疆看风景,作为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培训基地最西的一站,新疆是个必须到的地方。

次日,因习惯晨间早起,加之乌市与合肥两个多小时的时差,作息之不适,甚是明显。九点半简短热烈的欢迎式后,开篇即是“本草考证与中药鉴别”,有着四十余年从业经验的张继主任用近四个小时,为我们做了“历史上著名的医药经典、重要的本草著作、重要的炮制专著、中成药历史专著、古药铺史以及本草、生药学、药材学的由来”;“只有了解中药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才能有效学习中药和使用中药”;“提高本草丛书的知识、提高应用本草水平”的讲座。


半日下来,张继主任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素养,给我的印象与其说是药师,不如说是一名中药界的历史学家。自古以来,中药除了治病,更是一种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代人不知疲倦的长途跋涉,中药一路走来不仅仅是总结,更贵于继承,尤重在创新。下午,中华中医药学会炮制分会主任委员贾天柱教授“几种名贵中药加工炮制技术与原理”;“人参、鹿茸、五味子、黄连、大黄、黄芪等中药材的多种炮制方法以及不同炮制品药效的改变”;“现代化的检验手段对中药有效化学成分和药理学变化进行比较研究”;“中药炮制的四新、八化”,其阐叙的宗旨即为中药炮制技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学习的重点。

随后,李永和、李玲两位专家阐述了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中药材资源及其栽培技术,如甘草、麻黄、天山雪莲、一枝蒿、阜康阿魏、红花、肉苁蓉、红景天等。

第三天上午,新疆特色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的课程。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雪山、沙漠、草原、绿洲,“三山夹两盆”的地貌特征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典型的大陆型气候造就了新疆富饶的物产。植物、动物、矿物质药,种类繁多,常用中药400余种,干旱少雨的荒漠戈壁遍生甘草、麻黄;白雪皑皑的冰峰岩缝隐藏雪莲花、红景天。新疆丰富的特色植物资源,有着大量的中药道地药材、民族医学专用药材和珍稀药材。随着人们对野生中药材需求量的急剧增加,不合理的采摘和开发使得新疆的生态坏境和自然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合理的开发和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迫在眉睫。贾晓光研究员介绍了依托新疆优势资源研发的产品以及生态经济型产业—肉苁蓉保健食品产业,利用肉苁蓉的生长特点,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最大化开发经济产值,是保护环境和追求经济效益有效结合的典范。高晓黎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四大民族医药之一“维吾尔医药”。

新疆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各民族均有着自己的医药文化,维吾尔医学具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以四大物质、体液、气质学说为核心,影响深远,维吾尔医药有着独特的药材、组方、疗效、用药原则,其诞生于古代西域,随后逐渐进入中原,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随后,高晓黎教授介绍了另一个新疆特色资源经济化开发利用的典范—“孕马结合雌激素”,其不仅提高了牧民的经济收入,同时合理利用了新疆特色资源。午后,第一堂课,新疆自治区中医院药学部聂继红主任概述了“信息技术在药学部门管理中的应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将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药学部的各个环节:门诊中药房、住院药房、中药煎药发药;引进自动摆药机、自动分包机、电脑备药系统、发药系统等技术,利用高度的信息化管理规范了工作流程,降低了差错率,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工作质量。我院利用信息技术在处方审核、合理用药方面虽有所进步,然与新疆中医院相比,差距甚大,亟期完善并有待相关部门的进一步配合。新疆医科大学姜林教授主要长期从事中维药炮制、新剂型及其应用基础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中药炮制和新药研发经验,其以自治区中医院药研室中药制剂研发为例,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从九个方面详述了中药新药研制思路与设计。接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田红林中药师介绍了贝母、柴胡中药材的传统鉴别方法。贝母和柴胡是中医常用中药,饮片价格昂贵,市场品种混乱,掌握贝母和柴胡的鉴别技巧是我们工作中的必备技能。田药师收集了大量的原植物和中药材图片,从来源、植物形态、性状等多个方面阐述不同贝母、柴胡之间的差异。最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赵翡翠向我们介绍了颇具新疆特色的炮制方法。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用药炮制方法,赵主任以维吾尔药炮制学和哈萨克药物炮制学为例,详细阐述了两个民族炮制学的原理、方法、分类、目的等,尤其是艾科麦提法为维吾尔药炮制法所特有。


第四天,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沙漠药用植物考察学习。新疆最热月(7月),号称“火洲”的吐鲁番平均气温为33℃以上,绝对最高气温曾达至49.6℃,居全国之冠。一入植物园,似过火焰山。当此时,有感于沙漠植物对水分的汲取和蒸发,回肥后丰富了“中药的望闻问切”中叶类中药在其功效上具有发表散热的一般规律。


第五天,南山牧场野外中药资源考察。“天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当我离开她的时候,手抓羊肉还在飘香……”同学的即兴演唱现在依然不绝于耳……

第六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参观:五星级医院,温馨、奢华、壮观。聂继红主任说:“我们一直在努力!”新疆自治区中医院之所以有如此规模,新疆中药传承基地之所以有如此特色,全仰赖这一份不懈的努力!


第七、八天,应邀考察当地药材基地。基地负责人一位年近六十的农妇,本着对中药的热爱,由内地远迁边陲,炎夏寒冬,风吹日晒,中药虽其非专业却能如数家珍……为其感动!

第九天,天山瑶池。昔日西王母,“瑶池阿木倚窗开,黄竹歌声洞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今天朋药师,“不远万里自东来,翻山越岭登云阶,穆王来否不打紧,瑶池今日为我开”,呵呵!

第十天,离开的时候,正是新疆全年最热的季节,最热的天。从乌鲁木齐飞经兰州,驻停期间,机场贴心,免费提供闻名遐迩的兰州拉面,至晚间方抵合肥。这一天我一直在路上!

附一首

一直在路上

我一直在路上

路上的风尘已融进我的眼睛

曾经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

在路上,为了中药的兴盛

在路上,为了自我的证明

一如既往

即使孤独

也须前行


来源: 安徽省中医院徽派炮制实训中心、中药识别科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