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女童在外玩耍期间曾接触猫、狗等动物,返回长沙后,突然出现高热、寒颤、抽搐、胡言乱语等症状,家人见情况紧急,立即将她送往湖南旺旺医院儿科救治。

入院后,医师迅速完善相关检查,并在脑脊液中检测出“肾脏钩端螺旋体”病原体。原来,女孩患上了一种名为钩端螺旋体病(俗称“鼠尿病”)的急性传染病。

医师推测,感染可能与她玩耍时接触了被动物污染的水或环境有关(如玩水、接触动物排泄物等)。所幸救治及时,孩子已脱离危险,病情稳定。

科普知识:

一、什么是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又称为“鼠尿病”。是由钩端螺旋体(一种细长、柔软、螺旋状的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于我国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需严格上报管理的传染病类型)。

二、钩端螺旋体如何入侵人体?

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体主要寄生老鼠、猪、狗等动物体内随尿液、粪便排出后污染水源、土壤或食物。通常通过皮肤或黏膜(眼睛、口腔、鼻腔)侵入人体。此外,饮用或食用被钩端螺旋体污染的水或食物也会造成感染。少数情况下,人被含有钩端螺旋体的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此病一般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三、感染病原体后身体会发出哪些信号?

潜伏期通常为5-14天,症状多样,轻者似“小感冒”重者可危及生命。

早期(钩体血症期):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尤其腓肠肌疼痛)、乏力、结膜充血等。

中期(器官损伤期):可能出现黄疸(即黄疸出血型)、出血倾向(如咯血、鼻衄)、肾功能损害、脑膜炎等。高热、胡言乱语、抽搐都是病情进展的典型表现,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脑损伤!

后期(恢复期或后发症期):部分患者可出现眼部炎症(如葡萄膜炎)或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


四、如何防范“钩体病”?

1、避免接触不明水源:尽量不去未经消毒的水库、池塘、稻田等水域游泳、嬉水或劳作,减少不必要的疫水接触。皮肤有破损时就更加需要注意,可能会成为钩端螺旋体的“突破口”。

2、做好防护再下水:如果必须接触可能被污染的水要穿长筒橡胶靴,需戴胶手套,减少皮肤暴露,接触后及时用肥皂水清洗。

3、消除污染源:搞好环境卫生,做好防鼠、灭鼠工作,妥善处理家畜排泄物,避免污染水源。

4、及时就医:若接触过可疑水源后出现高热、头痛、肌肉痛、乏力、结膜充血等症状,别当“小感冒”,立即就医并告知医师接触史,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湖南旺旺医院儿科温馨提醒:孩子的每一次户外探索都可能因接触动物或其污染的环境而面临潜在风险。钩端螺旋体病在儿童中虽不常见,但起病急、进展快。家长需记住:避开污染水、做好防护、管好宠物、留意症状并及时就医,就能为孩子筑起一道健康防线!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旺旺医院 儿科 刘平 图/人资 王锐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旺旺医院 儿科 刘平 图/人资 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