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基于“党委-党支部-党员三级联动管理组织架构的实践路径与探索研究分析

富源县人民医院党委办公室主任  章锋

摘要

本文以新时代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要求为遵循,聚焦“党委-党支部-党员”三级联动管理组织架构,结合医院高质量发展(学科建设、医疗服务、人才引培等)重点目标,通过分析当前医院党建与业务融合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顶层设计、中层控制、基层激活三个维度,探索三级组织联动架构的实践路径,为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操作范式。

关键词:公立医院党建;三级联动;高质量发展;组织管理架构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2020年《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健全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执行机制,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023年国家卫健委提出“以党建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当前部分医院存在党建“上下衔接不紧密”的问题:党委决策难落地、党支部作用弱化、党员参与度不足,亟需通过三级联动架构打通党建引领“最后一公里”。

1.2 研究意义

理论层面,丰富公立医院党建组织管理理论,构建“三级联动”与高质量发展的关联模型;实践层面,为医院解决 “党建与业务融合不紧密”“基层党建弱化” 等问题提供具体路径,助力医院实现党建深度融合学科、服务、管理的协同提升。

二、“党委-党支部-党员”三级联动管理组织架构的理论支撑与重点逻辑

2.1 理论依据

组织管理理论:通过“党委(决策层)-党支部(控制层)-党员(执行层或激活层)”的层级分工,实现管理策略及实施方案的垂直传递与效能闭环;

党建融合理论以三级组织架构为载体,将党建要求嵌入医院学科建设、医疗质量、人才培养等重点业务环节,实现“党建引领业务,业务促进党建”;

公立医院治理理论三级组织联动架构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衔接融合,强化党委对医院“三重一大”事项的领导权和决策权,保障院长负责制规范执行。

2.2 重点逻辑

纵向贯通:党委定方向、党支部抓质量控制、党员冲在前抓执行、抓落地,形成“决策-质量控制-执行反馈”的垂直管理链;

横向协同:党委统筹医务、科教、人事、党务、护理等部门,党支部联动临床科室,党员牵头业务项目,打破部门壁垒;

价值导向:以三级组织联动推动“患者服务需求导向”“质量安全优先”理念落地,将党建成效转化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效(如患者满意度提升、学科服务能力排名提升)。

三、当前医院“三级联动”管理组织架构运行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基于对3家县级二级综合医院的调研(2024年1-6月),当前三级联动架构主要存在以下短板:

3.1 党委“顶层设计”与业务融合不紧密

部分医院党委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未充分结合学科实际(如盲目推进“重点专科建设”,未征求临床党支部的专科建设意见);决策监督机制不完善,对党支部抓专科建设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不足,导致“决策多、抓落实落地少”。

3.2 党支部“中层纽带”作用弱化

临床科室党支部书记多由业务骨干兼任,缺乏党建与业务融合的统筹协调能力;党支部活动形式单一(如仅开展单一的“读文件”式学习),与科室诊疗、质控、健康科普、义诊、健康宣教、随访管理、工休座谈会、医患暖心恳谈交流等业务融合度低,党员参与率不足60%。

3.3 党员“基层先锋”作用不突出

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如应急救援、新技术攻关)中的带头作用不明显;党员考核与业务绩效衔接不足,“重业务、轻党建”现象任然存在,部分党员“身份意识”弱化。

四、“党委-党支部-党员”三级联动管理组织架构的实践路径

4.1 党委:强化顶层设计,定方向、建机制

4.1.1 建立“党建+业务”协同决策机制

党委会会议审议医院年度发展规划、重点学科建设、重大设备采购、重大项目建设等事项时,必须邀请相关临床党支部书记列席,听取一线意见和建议;

成立“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工作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院长、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每季度召开专题会,研判三级联动运行成效,解决学科建设、人才引培中的堵点问题(如针对“外科人才断层”,党委统筹组织人事科与外科党支部制定“党员骨干培养计划”)。

4.1.2 完善监督考核闭环

制定《三级组织联动架构考核办法》,将“党支部执行党委决策率”“党员参与业务项目数”等指标纳入党委对党支部的考核;

建立“党委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党支部”制度,每位班子成员挂钩2-3个临床党支部,每月下沉调研,跟踪业务落实落地情况(如党委副书记跟踪内科党支部“党建+慢病管理” 项目,确保患者随访率提升至995%以上)。

4.2 党支部:夯实中层纽带,抓质量安全控制、促融合

4.2.1 推进“双带头人”培育与特色品牌建设

优先选拔学科带头人担任党支部书记(如骨科党支部书记由骨科主任兼任),要求党支部书记牵头“党建+业务” 项目建设(如儿科党支部打造“党建+儿童健康科普”品牌,年开展公益活动不低于20场);

制定《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清单》,将“术前讨论、病历质控”等医疗重点制度与“三会一课”结合(如外科党支部在“主题党日”开展“手术安全案例研讨”,党员带头规范手术流程)。

4.2.2 建立党支部与科室业务协同机制

党支部每月召开“党建+业务”联席会,联合科室主任、护士长研究解决医疗服务问题(如内科党支部针对“患者等待时间长”,党员牵头优化就诊流程,缩短平均候诊时间30 分钟);

推动党支部与院外单位结对共建(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结对党建联盟,党员下沉开展“分级诊疗”服务,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4.3 党员:激活基层先锋,冲在前抓制度落实、作表率

4.3.1 搭建党员作用发挥平台

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如急诊科“党员先锋岗”承担夜间急诊接诊任务,党员接诊量占比达70%);

组织党员参与“重点任务攻坚”(如党员牵头新技术项目申报、科研课题研究,要求副高以上党员每年至少牵头1 项业务创新项目)。

4.3.2 优化党员考核激励机制

将“党建参与度”“业务贡献度”纳入党员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绩效分配挂钩(如党员在“党建+学科建设”中表现突出的,优先推荐晋升);

开展“先锋党员标兵”评选,每季度表彰在医疗服务、患者满意度、科研创新中表现优异的党员,通过医院官网、宣传栏宣传典型案例,强化示范效应。

五、三级联动管理组织架构的实践成效评估(以某二级综合医院为例)

5.1 评估指标设计

从“党建效能”“业务成效”“患者体验”三个维度设置指标:

党建效能:党支部执行党委决策率(目标≥95%)、党员参与“党建+业务”项目率(目标≥80%);

业务成效:重点学科数量(目标年增长1-2个)、科研课题立项数(目标年增长15%)、医疗质量合格率(目标≥98%);

患者体验:患者满意度(目标≥95%)、投诉处理及时率(目标100%)。

5.2 实践成效(2023年实施三级组织联动后)

党建效能:党支部执行党委决策率从82%提升至96%,党员参与项目率从58% 提升至85%;

业务成效:新增省级重点学科2个,科研课题立项数增长20%,医疗质量合格率达99.2%;

患者体验:患者满意度从91% 提升至96%,投诉处理及时率100%。

六、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党委-党支部-党员”三级联动架构通过“纵向贯通、横向协同”,有效解决了医院党建“上下衔接不紧密”“与业务融合不深”的问题:党委的决策力、党支部的控制和执行力、党员的行动力形成合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实现了“党建强、业务优、服务好”的目标。

6.2 未来展望

数字化赋能:搭建“智慧党建平台”,实现党委决策部署在线传达、党支部活动在线记录、党员表现在线考核,提升三级组织联动效率;

分类施策:针对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的不同特点,优化三级联动路径(如中医医院党支部可侧重“党建 +中医特色诊疗”项目);

长效机制:将三级组织联动架构纳入医院章程,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度融合,确保党建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 [Z].2020.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方案(2021-2025 年)[Z].2021.

[3] 王某某。公立医院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 [J]. 中国医院管理,2022 (5):78-81.

[4] 李某某。基层党支部在医院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3 (3):215-217.

来源: 科普健康一章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