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流的概念

甲型流行性感冒,简称“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与普通感冒截然不同,具有发病急、症状重、传染性强、易变异的特点。甲流病毒在温凉、干燥的环境中存活时间更长,这有利于其传播,因此在我国的冬春季节(尤其是北方地区)会形成明显的流行高峰。了解甲流的相关知识,是有效预防和应对它的第一步。

二、病原体与病原亚型

甲流的元凶是甲型流感病毒。这种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多种亚型。

主要流行亚型:目前在全球人群中季节性流行的主要是 H1N1和H3N2亚型。我国近年来的流行也以这两种为主,但它们的具体病毒株会随着时间发生细微变化。

变异性:甲型流感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这是它能够反复引发季节性流行甚至全球大流行的根本原因。由于这种高度变异性,其表面的H和N蛋白经常发生改变(即‘抗原性漂移’),使得人体之前感染或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力无法有效识别新的病毒株,从而导致再次感染。

三、甲流的传播方式

流感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打喷嚏和咳嗽等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比如手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又触摸自己口鼻是常见的传播方式。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环境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流感病毒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通常,流感的潜伏期为1-4天(平均2天),从潜伏期末到出现症状后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四、易感人群

全人群普遍易感。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病毒变异后可能导致之前通过自然感染或免疫接种形成的免疫保护难以长期维持。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五、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部分患者会出现关节酸痛、精神萎靡。

2、呼吸道症状:初期可能轻微,随后出现咽痛、干咳、鼻塞、流涕,少数患者会出现胸闷、气短,严重时可发展为呼吸困难。

3、 其他伴随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尤其儿童更常见),少数人可能出现结膜炎、声音嘶哑。

六、有效防治

1、用药时机:发病后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降低重症风险。

2、常用药物:主要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它们能有效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与扩散,从而缩短病程、减轻症状严重程度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3、用药原则:所有抗病毒药物均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明确诊断后开具处方,严禁自行购买和使用。不当用药不仅可能无效,还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或增加病毒耐药的风险。

4、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持续高热超过3天、呼吸困难/胸闷、意识模糊、剧烈呕吐、脱水(尿量减少、皮肤干燥)、原有基础疾病加重。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疗,给予吸氧、抗病毒、抗感染、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

七、健康提醒

甲型流感作为一种法定丙类传染病,其威胁不容小觑。它不仅能引起严重的个人不适,还对社会公共卫生体系构成挑战。通过树立科学的防治理念——积极接种疫苗、坚持个人防护、及时诊断治疗——我们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其危害,共同守护个人与公众的健康安全。

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