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来临,届时运动员们将在赛场上挥洒汗水、挑战极限。无论在赛场内外,“兴奋剂”这三个字都如同一道红线,关乎体育公平、个人健康与职业生涯。如何避免误服、科学用药,是每位运动员和辅助人员的必修课。
什么是兴奋剂?—— 不仅仅是“兴奋”
兴奋剂并不单指能让人兴奋的药物。根据《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和我国2025年《兴奋剂目录》,兴奋剂包括所有在体育比赛中禁止使用的物质和方法,涵盖以下类别:
蛋白同化制剂(如睾酮、诺龙)
肽类激素(如促红素、生长激素)
麻醉药品(如吗啡、芬太尼)
刺激剂(如麻黄碱、哌甲酯)
利尿剂和掩蔽剂(如呋塞米、螺内酯)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
β₂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福莫特罗)
特定代谢调节剂(如胰岛素、曲美他嗪)
基因兴奋剂、血液兴奋剂等
即使某些药物是治疗所需,若未获批准应用,仍可能构成违规。
常见陷阱:这些药物极易误服!
很多常见药物中含有兴奋剂成分,运动员极易误服:
感冒药:含伪麻黄碱、麻黄碱的复方制剂
止咳药:含可待因、麻黄碱的糖浆
哮喘药:沙丁胺醇、福莫特罗等(虽可豁免但有阈值限制)
止痛药:含曲马多、可待因的镇痛药
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可能含未标注的禁用物质
提示:运动员使用任何药物前,请务必查看说明书是否标注“运动员慎用”,并咨询医师或药师。
治疗用药豁免(TUE):合法用药的“通行证”
若运动员因治疗必须使用禁用物质,可申请治疗用药豁免(TUE),但须满足以下条件:
必须出于治疗目的,无替代药物;
不会显著提升运动表现;
由合格医师诊断并开具处方;
提前30天提交申请(紧急情况可事后补报)。
运动员未经TUE批准使用禁用物质,即使是为了治疗,也可能被判定为兴奋剂违规。
如何避免误服?—— 运动员用药三原则
查清成分:使用任何药物前,查询兴奋剂目录或使用“兴奋剂查询APP”确认是否含禁用成分。
咨询专业人士:队医、医院药师是可以信赖的顾问。大型赛事期间,许多医院设有“运动员专用药学服务窗口”。
保留用药记录:包括处方、TUE批准书、用药知情同意书等,以备查验。
特别提醒:哮喘药物使用须知
哮喘是运动员常见病,常用药物如沙丁胺醇、福莫特罗属于β₂激动剂,虽可用于治疗,但有严格用量限制:
沙丁胺醇:尿中浓度超过1000纳克/毫升(ng/mL)视为阳性;
福莫特罗:超过40ng/mL视为阳性;
必须通过TUE申请,并确保用量在治疗范围内。建议使用“抗炎缓解联合疗法”(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既控制炎症,又降低急性发作风险,更符合运动员用药安全要求。

运动员不要自行用药,尤其是网上购买、境外携带药品;
不轻信偏方、保健品,很多所谓“增肌、减肥、抗疲劳”产品可能含禁用物质;
不隐瞒用药史,就诊时主动声明运动员身份;
不放弃申请TUE,合法途径保护自己也保护体育梦想。

来源: 药葫芦娃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药葫芦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