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一种树,能让人在多年以后,“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那便是史铁生笔下的合欢树了。承载了史铁生对母亲厚重情感的树,在现实中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生命?
身份档案:不止于“马缨花”
我们通常所说的合欢树,学名是 Albizia julibrissin,它拥有众多充满诗意的别名:马缨花、绒花树、夜合槐。它属于豆科,合欢属,是一种优雅的落叶乔木。
史铁生写道:“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 这有趣的误会,恰恰点出了合欢的一个生物学特征——它的叶片,确实与含羞草同科,拥有类似的应激反应。
叶的韵律:昼开夜合的“睡眠”
合欢的叶子是二回羽状复叶,由许多对小叶构成,轻盈秀美,形似鸟类的羽毛。它最引人入胜的特性,便是 “感夜运动” 或 “睡眠运动”。
现象:每到日暮时分,合欢的对生小叶会成对地闭合,整个羽叶也随之低垂,仿佛安然入睡;待到黎明,它们又会舒展开来,迎接阳光。
科学解释:这并非植物的“困意”,而是由叶柄基部一个叫做 “叶枕” 的器官控制的。叶枕内的细胞会因光线、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膨压,如同一个个微小的液压系统,从而驱动叶片的开合。这种机制有助于在夜间减少水分和热量的散失,是植物的一种智慧。
花的浪漫:那一抹绯红的烟云
合欢最迷人的时刻,在于它的花期。每年初夏,枝头便会绽出簇簇 “头状花序” 。
形态:我们所见的粉红色“花瓣”,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花瓣,而是它雄蕊的花丝。这些细长的花丝,基部白色,上部呈粉红或绯红色,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毛茸茸的绣球,轻盈如烟霞。
功能:这绚丽的色彩和丝绒般的质感,是为了吸引传粉昆虫,尤其是蜂类和蝶类。真正的花瓣合生成一个极不显眼的淡绿色管状结构,将雌雄蕊包裹其中。
所以,我们欣赏的合欢花,实则是在欣赏它盛大而华丽的“花丝展览”。
如今,当我们走在夏日的街头,看见那一片片如绯红烟云般的树冠时,或许会想起史铁生,想起“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来源: 蝌蚪五线谱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蝌蚪五线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