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斑马,

是不是总觉得“这动物我熟”?

可真要细琢磨起来,不少人可能就得停下脚步,就说最常被问起的那道“经典题”:斑马到底是“黑底白纹”,还是“白底黑纹”?


平原斑马用“自带属性”告诉你:


答案来啦!

咱们可是实打实的黑底白纹


这一身鲜明的黑白条纹,

难道只是为了好看?

红山的斑马群里,

好像藏着小斑马的身影?

......

关于他们要问的实在太多了!

接下来就带你走进「南门新区——带你认识新面孔」系列  第三站:穿越大草原。继之前和大家见面的斑纹角马之后,草原上另一位新朋友——平原斑马


独一无二的黑白存在!

先从斑马最标志性的条纹说起,没有两只斑马的条纹是完全相同的,就像人类的指纹一样,每一道纹路都是专属“身份标识”。

而且不同种类的斑马,条纹风格还不一样呢~咱们红山的平原斑马(也叫普通斑马),条纹更宽,一直延伸到腹部,与山斑马、细纹斑马都有着明显区别。


别以为这些条纹只是“颜值装饰”,背后藏着满满的生存智慧!科学家们提出的几种假说:


1

“视觉干扰术”,躲天敌。


斑马的黑白条纹会形成天然 “干扰屏”,让捕食者根本没法精准判断斑马的体型和跑向,躲避危险。


2

“条纹身份证”,认同伴。

每只斑马的条纹都独一无二,这自然成了他们之间的“社交暗号”,再也不怕在群体里“认错马”~


3

“天然调温器”,抗高温。

黑色条纹吸热、白色条纹反光,能在皮肤表面形成微小气流,帮助调节体温,在炎热的非洲很实用。


4

“防蚊防护服”,少叮咬。

昆虫对条纹图案的反应会受到干扰,让它们很难精准降落在斑马身上。科学家还发现,跟纯色皮毛的动物比,斑马被叮咬的概率能低60%以上,在蚊虫不少的非洲草原上,这条纹可不就是件妥妥的“天然防蚊衣” 嘛!


除此之外,平原斑马还是典型的群居动物,通常几只到几十只凑成一个小群体,会有一只成年雄性斑马当“首领”,日常负责放哨警戒。

一旦察觉到危险,首领就会扯着嗓子长嘶报警,整个群体立刻围成一个圈,用强壮的后蹄猛踢天敌,默契十足地守护彼此。

以淡定为钥 破高敏

初到红山的平原斑马,他们对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格外敏感,哪怕是一点陌生动静,都能让他们立刻警觉起来,满是戒备地感知着潜在危险。为了帮高敏的他们慢慢放下防备,饲养员们也为他们开启了一套循序渐进的脱敏计划。



训练初期,饲养员并未急于近距离接触,而是先通过保持固定活动轨迹、维持稳定操作节奏,给斑马足够的时间适应饲养员的存在。

待斑马对饲养员的身影不再表现出明显警觉后,饲养员才逐步尝试靠近,以缓慢递出食物的方式,引导斑马卸下对人类的戒备。后续的每一次喂食、每一轮召回训练,饲养员都保持一致的动作与指令,一点点加固彼此的信任。信任就在这些重复又耐心的互动里慢慢扎根。


后期不同于此前对斑纹角马及其他动物的脱敏方式,针对斑马超强的感知能力,饲养员还专门设计了独特的声音脱敏训练。

他们会在展区内播放大音量音乐,日常工作时不刻意控制操作音量,甚至会适时制造突然的声响与动静。这些“闹腾”的操作,其实是通过让斑马在熟悉的环境里,逐步习惯不同的声音刺激,从而逐步降低其对异常声响的应激反应。让他们进入外场大草原时,能更好地适应外界复杂的声音环境,减少因陌生声响引发的紧张行为,也能从容适应每一种动静。


而在整个脱敏过程中,饲养员的心态更是“关键密码”。人的情绪会无形地传递给动物。如果饲养员表现得小心翼翼、甚至慌慌张张地跑动,斑马会误以为“有危险”,反而陷入恐慌;所以不管是喂食还是日常照料,饲养员都始终保持淡定从容,用“稳定的状态”告诉斑马“这里很安全”!


“我们先淡定,斑马才能跟着安心”。

是他们的一同守护!

当饲养员与斑马之间的“可预测边界”慢慢拓宽,红山的斑马群里,也悄悄迎来了新生命的期待。


经检查,几只母斑马的预产期紧紧挨在一起,她们本就同属一个群体、习惯了彼此相伴的群居生活。但翻阅野外资料时,“公斑马可能攻击新生幼崽” 的记录,让饲养员多了一份牵挂:

分不分群?

直接将她们与公斑马隔离开,怕打破群居习性让孕期的母斑马陷入焦虑;不隔离,又无法确保小斑马的安全。

反复权衡安全与动物精神状态后,饲养员最终决定:只在夜晚暂时将公斑马与母斑马分开,既保留了群体的熟悉感,又为待产的母斑马筑起了安心的保护圈。


同时,在原有草料基础上,还为她们特意加了营养价值高的苜蓿草和燕麦草,但又严格控制食量,怕母斑马体态过胖增加难产风险。内室环境也做了“升级”,地面铺满稻草和椰土,既能加大摩擦力,又能让地面更柔软。

当所有待产准备都就绪后,

小斑马们也逐一如约降临——

几只母斑马的生产过程都十分顺利,唯有一只初次生产的母斑马,刚结束分娩就耗尽了体力,连舔去幼崽身上胎膜的力气都没有。


刚出生的小斑马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旁边的母斑马主动凑了过来,她低下头,用湿润柔软的舌头轻轻舔舐幼崽身上的胎膜,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呵护自己的孩子;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还有好几只母斑马轮流守在这只新生幼崽身旁。


在之后的两个月里,这只初产母斑马还没完全掌握育幼的技巧,每当它的幼崽因为没及时吃到奶而发出细微动静时,其他正在育幼的母斑马会主动靠近,让小家伙喝她们的母乳,一起帮衬着这位新手妈妈。


回归大群后,母斑马们也展现出极强的母性,始终把幼崽护在身边。而整个大群都透着对幼崽的包容与守护,当幼崽好奇跑远、不小心落了单时,公马夺夺也会主动上前,把小家伙带回母斑马身边。


如今,那些曾经的小幼崽早已褪去稚嫩,跟着斑马大群一起在南门新区的草原上自在生活。


想了解他们的成长故事吗?

想看看他们玩闹的场景吗?

下期和你们细说~

也不妨下次来多看看这片草原,

感受到红山草原风情里的幸福与自在。

来源: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