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常见误区。
心肌炎虽然可能引发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但并不意味着一旦确诊就无药可救。
长期流行病学数据显示,1990–2019 年间,中国人群心肌炎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在 2005 年后下降更为明显。[1]这说明随着诊疗水平提升和早期识别的加强,大多数患者的预后已经大幅改善。
从临床随访结果来看,大部分急性心肌炎患者能够完全康复。队列研究荟萃分析显示,确诊心肌炎或疑似心肌炎的患者,其长期预后与是否检测到病毒并无显著差异;换句话说,病毒阳性并不会必然导致死亡或心衰恶化。[2]
在一些研究中,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心功能逐步恢复,长期存活率良好。即便在病情较重的患者中,经过药物干预和必要时的机械循环支持,仍有相当比例能够稳定下来,避免进展至心脏移植。
需要注意的是,心肌炎的风险并非均等。男性和老年患者总体上病死率更高,而部分患者若出现持续性心功能不全,其年死亡率可达20%。[1]这提示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正确的理解应是:心肌炎是一种可轻可重、差异极大的疾病,绝大多数患者通过及时就医、科学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结局。
参考资料:
[1]Bao C, Shi L, Wen Y, et al. Trends in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of myocarditis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during 1990–2019: Joinpoint regression and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 Anatol J Cardiol. 2024;28(3):165–172.
[2]Chen W-H, Guo Y-S, Zhang D-H,et al. Long-Term Prognosis of SuspectedMyocarditis and Cardiomyopathy Associated with Viral Infection of theMyocardial Tissue: A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 Cardiovasc Ther.2019;2019:Article ID 2985408.
作者:蒋永源 第三军医大学内科硕士
审核:丁亚辉 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来源: 科学辟谣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科学辟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