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从繁华的深圳驱车出发,不久后你便跨过大海,到达中山;一路上既有桥梁飞跃,也有隧道潜行,让“海峡”像街道一样可通行。这样的场景,在过去似乎只属于未来,但现在,这一通道已经进入现实——深中通道的通车,让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距离,悄然缩短。
深中通道全长约24公里,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2024年6月30日正式通车,它是连接深圳与中山的跨海交通枢纽,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全长24公里,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是目前全球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作为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创下多项世界和国内纪录。

这条连接两岸的超级工程,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不仅构筑了交通的“硬通道”,也正在生成交通强国时代的“软动能”。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昨天(10月25日)开始文旅试运营,这座“海上会客厅”迎来了首批客人。
下午2点多,90多名市民分别从深圳、中山两地出发,乘坐专线巴士,穿越海底隧道、跨越海上大桥,到达西人工岛。登上西人工岛中庭,大家立即被海天一色的壮美景观吸引。岛上观光的核心环节还有参观“粤港澳大湾区跨海通道科普基地”。在科普互动区,可以通过游戏了解交通工程。在户外展区,游客可以与超级工程零距离接触。

当车辆平稳驶过深中通道,它所带来的不仅是时间的节约,更是一种空间的融合。湾区城市从“彼此隔海”变为“跨越一桥”,从“资源独立”迈向“要素共享”。在这里,桥梁不只是钢筋混凝土的构件,而是连接城市、连接生活、连接未来的纽带。交通强国的愿景,也在这样一个项目中“通路即强国”。
作者:北京城市学院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赵庭月
审核: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张越
综合来源:工人日报、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新华社

来源: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