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呼吸道娇嫩,免疫力还没有完全发育,是流感病毒攻击的主要目标。在流感季节,很多儿童都会出现高烧、咳嗽等症状,这会对正常的生活和游戏造成很大的阻碍,甚至会引起肺炎、中耳炎等并发症,让家人很担心。许多父母把流行性感冒和一般的感冒搞混了,耽误了预防和反应的时间。因此,加强对流感的认识、掌握科学的预防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部分:知流感——搞懂流感是什么
(一)流感≠普通感冒,关键区别要分清
流感和普通感冒虽然都是呼吸系统的表现,但是两者在性质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流感由一种特殊的流感病毒,具有很高的传染性,一般的流感主要是由鼻病毒和冠状病毒引起的。临床表现为发病迅速,忽然发烧39-40度,并可维持3-5日,同时伴有全身的不适。而普通感冒多为低烧或不发烧,以鼻塞、流涕、咽痛为主,并无明显的全身症状。
(二)儿童感染流感的特殊表现
因为儿童的身体温度调控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发热的时候温度会比较高,有些小孩甚至可以达到40摄氏度。多数患儿会出现咳嗽、咽痛等常见的消化道表现,尤其是婴幼儿,其消化道表现更为明显。
(三)流感的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的传染方式有两种。流感病人咳嗽、打喷嚏的飞沫传播,另一个是通过间接接触的途径。流感病毒可以在门把手、玩具、餐具和楼梯扶手等物品上停留,如果儿童接触到了这些物品,且没有及时吸收,那么就有可能导致病毒顺着皮肤侵入身体。
第二部分:防流感——做好防护不 “中招”
(一)核心防护:接种流感疫苗
预防流感最好的方法就是注射疫苗,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孩子患上感冒的几率,如果是的话,也可以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建议在每年的9-11月,即流感季节到来前进行疫苗注射,可以让身体在流感高发期之前生成充足的抗体,给儿童带来全方位的防护。
(二)日常防护:养成3个好习惯
为了阻止病毒的传染,要经常洗手。建议儿童使用流动水,配合香皂或者洗手液,用“七步洗手法”进行彻底的清洁。特别是饭前便后、从户外回家后、与公共物品接触后,要立即洗手,不要用肮脏的手去触碰口鼻。在流感季节,要避免让儿童到商场、电影院等人流稠密、空间密闭的地方。如果儿童有了流感的迹象,应该及时戴上口罩。每天都要通风换气,保持环境的清洁。
(三)增强抵抗力:给儿童健康底气
平衡的饮食对提高儿童免疫力至关重要。父母应该让宝宝吃足够的蔬菜和水果,还有优质的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等,给宝宝提供足够的营养。避免给宝宝喝含糖饮料,或吃油炸食品等食品,以免对人体的营养吸收造成不良的影响。良好的睡眠是免疫系统发展的关键。3-6岁的儿童一天要睡10-12个小时,7-12岁的儿童要睡9-10个小时,要让他们有规律地休息,提高身体抵抗力。
第三部分:遇流感——科学应对不慌神
(一)及时识别:儿童流感就医信号
如果宝宝的发烧已经达到39度了,吃了儿童常用的退烧药物后发烧情况还没有得到改善,就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如果儿童出现了呼吸急促、喘息、剧烈咳嗽影响进食和睡眠,或者精神萎靡、烦躁不安、不吃不喝水,伴随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等出现脱水现象,也要及时就医。6个月龄以内的婴幼儿以及患有哮喘、心脏病、免疫力低下等基础疾病的孩子,因其患病几率较大,所以只要有感冒表现,不管病情有多严重,都要立即就诊。
(二)家庭护理:帮儿童缓解不适
儿童得了感冒以后,要注意休息、补充水分。尽量让宝宝多躺在床上休息,尽量地降低运动量,防止身体的过度损耗。建议宝宝小口多次地饮用热水,这样可以弥补发热时丢失的水分,还可以使呼吸道保持湿润,缓解咽喉痛、咳嗽等不适症状,如果宝宝不喜欢喝水,可以用一些清淡的米粥来代替,但是要注意不要喝含糖的饮料。为了减轻病情,父母需遵医嘱给予宝宝退烧药或止咳药剂,不可私自用药。
流感并非不可预防,也不能治疗,其关键是父母与儿童一起把握好相关的科学常识与方法。从认识流感和一般感冒的不同,做好疫苗接种、日常防护、增强免疫力,并在有任何不适的情况下及时发现并就医,做好科学居家护理,为儿童构筑一道安全的屏障。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
作者:杨英 信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管医师
(就职于信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从事免疫规划工作20年,具有丰富的免疫规划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理论知识,擅长各种传染病调查处置和防控。)
来源: 健康科普宣教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健康科普宣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