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贯通,八桂向海。

平陆运河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不仅建有单次可通过6艘5000吨级船舶的双线船闸,更创新融合数字孪生虚拟运河、AI安全巡检等智能技术,同时设计了国内首创的鳗鱼道和竖缝式鱼道,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通江达海的运河工程。面对无现成模板可参考、无直接案例可借鉴的挑战,建设者三年来攻坚克难,同步打造了全国首个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运河”,以科技创新驱动工程高质量推进。


数字孪生技术深度应用于关键施工环节。10月4日,随着最后一节人字门精准落位,青年枢纽船闸人字门吊装工作全部完成,正式转入附件安装与机电调试阶段。该枢纽需吊装4套8扇人字门,其中最重单扇达645吨,累计完成40节门叶吊装。“船闸心脏”人字门的精准落位,为后续系统调试奠定坚实基础。

桥梁工程同样彰显技术创新的力量。9月30日永福大桥拱肋合龙,其180米跨径提篮式钢箱拱桥采用“先梁后拱”工艺,通过步履式顶推完成钢梁架设;10月9日旧州大桥全桥合龙,运用挂篮施工技术最大限度降低对航道作业影响。两桥的顺利推进,标志着运河桥梁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

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608亿元,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建设计划。土石方开挖与船闸混凝土浇筑完成量均超92%,航道成型段施工长度完成率超84%。青年枢纽船闸混凝土浇筑完成97.4%,预计年底主体完工。全线27座桥梁中已累计完成主桥下构17座,年底将力争完成19座桥梁建设。

平陆运河全长134.2公里,建设内容包括5000吨级航道、3座双线船闸和27座跨航道桥梁,开挖土石方约3.15亿立方米,浇筑混凝土584.6万立方米,其建设规模与难度位居国内同类工程前列。


运河通航后,将为西南地区开辟通往东盟的最短、最经济通道,经此出海比经广州港缩短航程560公里,降低物流成本约30%,有力促进中国—东盟跨境产业链构建。当前,建设者正抢抓旱季施工黄金期,全力推进枢纽船闸、桥梁工程与航道开挖等关键工序。数字孪生技术的全生命周期应用,正持续为这条世界级运河注入创新动能,助力2026年建成通航目标如期实现。

作者:北京城市学院 张昀祺

审核: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 张越

综合来源:新华社、中国交通报、中国新闻网、广西日报、当代广西网

来源: 科普话强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