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低空经济大力发展,低空物流凭借在短途运输、跨区域飞行、城市配送等场景中的明显优势,正加速落地应用。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物流业务量与收入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探索高效、灵活的物流运输方式成为行业的迫切需求。近年来,低空经济在政策大力推动下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人机物流也以其独特优势崭露头角——从城市“分钟级”配送到偏远山区物流破局,从跨海生鲜专线到医疗“空中生命通道”,无人机正逐步重构物流未来。为此,我们有必要关注无人机物流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究无人机物流如何在细分领域快速发展,从而为物流行业带来新的变革与可能。

低空运输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支撑。2025 年出台的低空经济政策明确三大核心举措:一是完善低空空域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以提高使用效率;二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支持通用机场、无人机监测站建设;三是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政策目标清晰指向 “保障安全前提下推动产业发展”,既要让飞行器 “飞得起”,更要 “飞得稳”,为各类运输场景落地提供制度保障。
在安徽合肥,低空运输已融入日常医疗与生活。截至 2025 年 8 月,当地开通 25 条无人机空中送血航线,覆盖 10 家医院 20 余个院区,紧急情况下能快速完成血液等急救物资转运;同时建成 77 个起降点,实现外卖配送、邮政服务等常态化运营,让 “空中快递” 成为现实。
黄山风景区的实践更显运输价值:针对 “索道 + 人力” 的传统运输瓶颈,景区 2023 年起启用无人机运输,开辟两条航线运送食材、工程物资及生活垃圾。2025 年上半年,无人机累计飞行 24945 架次,运输物资达 102 万斤,单程仅需 17 分钟,既解决了挑山工老龄化难题,又减少了对景区景观的影响。

当前低空运输正从零散试点走向规模化发展。政策层面明确将加强部门协同,推动民航、交通等多领域联动,同时加快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从合肥的医疗配送、黄山的景区运输来看,低空交通运输正以 “灵活、高效、低干扰” 的优势,成为破解运输痛点的重要力量,未来还将在应急救援、乡村物流等更多场景发挥作用。
从政策破冰到场景落地,低空交通运输正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让 “空中通道” 真正服务于民生需求。
作者:北京城市学院 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 刘嘉依
审核: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 张越
综合来源:新华网、网易新闻、凤凰网、环球网、中国经济网

来源: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