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的护眼过程中,总会听到各种各样的“经验之谈”和“民间偏方”。这些说法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其中很多都是缺乏科学依据的谣言,不仅无法保护眼睛,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加速视力问题的恶化。今天,我们就来击碎几个流传最广的护眼谣言。

谣言一:戴眼镜会让近视度数越来越深

这可能是所有谣言中“生命力”最顽强的一个。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戴上眼镜后,度数还在涨,便坚信是“戴眼镜惹的祸”。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真相是: 戴眼镜是为了矫正视力,而不是导致近视。近视的加深,主要与眼球本身的发育和变化有关,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眼轴(眼球的前后径)会随着身体发育而自然增长,导致近视度数逐年加深。这是一个生理性的过程,与是否戴眼镜没有因果关系。

正确的做法是:

· 及时配镜: 一旦确诊为真性近视,就应在医生指导下佩戴度数合适的眼镜。清晰的视觉成像能减轻眼睛的调节压力,让眼睛在放松的状态下视物,反而有助于延缓近视加深。

· 科学控制: 对于度数增长过快的青少年,可以咨询医生,采取如角膜塑形镜(OK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增加户外活动等科学方法来控制近视发展。

简单来说: 眼镜就像一双“拐杖”,帮助视力不佳的人看清世界。你不会责怪拐杖让你的腿脚变得更不灵便,同样也不应责怪眼镜让你的度数加深。

🔄谣言二:近视和老花眼可以相互抵消

很多人憧憬着:“年轻时候近视,老了就不会老花了。” 这个美好的愿望在医学上并不成立。

💡真相是: 近视和老花眼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眼疾。

· 近视是由于眼轴过长或屈光力过强,导致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看远不清。

· 老花眼则是随着年龄增长,眼内的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下降,导致调节能力减弱,看近处物体变得模糊。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老化现象,无人可以幸免。

当近视遇上老花,会发生什么?一个近视-200度的人,他本身自带了一副-200度的“隐形眼镜”。当他年老出现+200度的老花时,在看近处时,这两种度数恰好“正负抵消”,使得他可以不戴老花镜阅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老花,只是他的近视度数“掩盖”了看近的困难。对于看远处,他依然需要佩戴近视眼镜。

🌿谣言三:绿色壁纸和吃猪肝能有效保护视力

1. 看绿色能护眼?
💡真相: “多看绿色”的真正含义是“远眺大自然的绿色植物”,其核心在于远眺,而非颜色本身。远眺能让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睫状肌得到放松。仅仅把手机或电脑壁纸换成绿色,而视线依然停留在近处,是起不到任何放松作用的。
2. 吃猪肝明目?
💡真相: 猪肝富含维生素A,确实对维持暗光下的视觉有一定帮助,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但对于现代人最常见的视力问题——近视、视疲劳等,猪肝并没有特殊的预防或治疗作用。而且猪肝是胆固醇和嘌呤含量很高的食物,不宜过量食用。想要保护眼睛,更推荐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叶黄素、玉米黄质、维生素C/E的深色蔬菜、水果和坚果。

📉谣言四:眼镜度数配低一点对眼睛好

有些人配镜时故意要求配低50度或100度,认为这样可以“逼着”眼睛自己调节,延缓近视发展。

💡真相是: 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佩戴度数不足的眼镜,无法为眼睛提供清晰的视觉,为了看清物体,眼睛需要动用更多的调节力量,长期如此会导致睫状肌过度痉挛,反而加剧视疲劳,可能进一步刺激眼轴变长,加速近视的发展。配镜的原则是“最佳矫正视力”,即佩戴舒适的度数达到最好的视力。

💻谣言五:长时间看电子屏幕是近视的唯一元凶

💡真相: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包括但不限于看手机、平板、看书、拼图等)确实是导致近视发生和加深的主要环境因素。但近年来的研究明确指出,户外活动时间不足是另一个独立且至关重要的因素。

自然光线能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这种物质有助于抑制眼轴的过快增长。因此,保证每天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是预防青少年近视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结语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呵护它。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请务必相信眼科医生的专业建议,不要被这些根深蒂固的谣言所误导。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建立科学的用眼习惯,才是保护视力的正道。
---

更多眼科相关科普,您可以关注特睛彩

关于睛彩博士:特睛彩科普内容的主创人员,都拥有眼科学专业背景,硕士及以上学历、曾经的眼科医生。部分专业度较高的科普内容,我们还会邀请在职的眼科、视光专家予以审核、把关,力求对内容准确度负责,避免误导读者。

来源: #特睛彩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