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跃初

在日常生活中,盐是我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都知道盐吃多了对健康不利,如可能导致高血压等疾病,但你是否了解盐吃少了同样会给身体带来诸多危害呢?本文将详细为你阐述盐吃少了的害处以及背后的科学原理。

 

盐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维持生理平衡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其中的钠离子是细胞外液主要的阳离子,在维持人体生理平衡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它能够调节体内水分分布,保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还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同时也是神经肌肉正常功能发挥的必需物质,对于心跳、肌肉收缩等生理活动至关重要。

 

保障代谢与消化

 

钠离子参与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没有它,这些物质的吸收就无法正常进行。此外,盐中的氯离子是胃酸(盐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促进胃酸分泌,帮助食物消化,确保人体能够充分摄取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补充必需元素

 

盐为人体提供了钠、氯等必需的矿物质,这些元素在人体的各种生理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氯不仅是胃酸的组成部分,还在维持体液的电解质平衡方面发挥着作用。

 

盐吃少了的害处及原理

 

电解质紊乱

 

低钠血症的形成:当盐摄入过少时,人体无法获得足够的钠离子,就容易引发低钠血症。钠离子在细胞外液中占主导地位,其浓度的稳定对于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至关重要。正常情况下,细胞外液钠浓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约135145mmol/L),当盐摄入不足或钠流失过多时,钠浓度会低于135mmol/L,从而导致低钠血症。

引发身体不适症状:低钠血症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水分会从细胞外液渗透到细胞内,引起细胞水肿。肌肉细胞水肿会影响肌肉的正常收缩功能,导致肌肉乏力、痉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抽筋;胃肠道黏膜细胞水肿会刺激胃肠道,引发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脑细胞水肿则会压迫脑组织,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早期可能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时会进展为意识模糊、昏迷等。

 

血压异常

 

血容量与血管张力的变化:血压的维持与血容量和血管张力密切相关,而钠在其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盐摄入不足时,细胞外液钠浓度降低,肾脏会试图通过减少尿液生成来保留钠,但如果钠缺乏严重,仍无法维持正常的血容量。同时,钠还能影响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低钠会使血管张力下降,导致血管扩张。

导致血压过低:血容量减少和血管扩张会共同作用,使血压降低。血压过低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大脑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就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晕厥,尤其是在体位突然改变时,如从蹲位突然站起时,这种情况更为明显。

 

神经与消化问题

 

神经传导异常:神经冲动的传导依赖于离子的跨膜流动,其中钠离子起着关键作用。当神经细胞膜上的钠通道开放时,钠离子快速内流,形成动作电位,从而实现神经信号的传递。盐摄入过少时,细胞外液钠浓度不足,钠离子内流的动力减弱,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速度就会变慢,导致神经传导异常。这会使人的反应变得迟钝,感觉和运动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例如可能会出现肢体麻木、反射减弱等症状。

消化功能受影响:如前文所述,氯是胃酸的重要组成部分,盐摄入不足会导致氯离子供应减少,进而使胃酸分泌量降低。胃酸对于食物的消化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激活胃蛋白酶,使蛋白质能够被分解消化,还能帮助溶解食物中的矿物质,促进其吸收。胃酸分泌减少会导致食物在胃内消化不充分,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等问题,长期下去还可能影响整个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免疫系统受损

 

免疫细胞功能受影响:适量的盐分对于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研究发现,低盐饮食可能会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例如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T细胞的活化过程等。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细胞,负责吞噬和清除病原体,如果其功能受到抑制,身体就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免疫应答反应减弱:盐分不足还可能影响免疫因子的产生和分泌,导致免疫应答反应减弱。当身体受到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需要迅速启动免疫应答来清除病原体,而低盐环境可能会干扰这一过程,使身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心脏功能受损

 

心肌细胞功能异常:钠与钾离子的浓度平衡对于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盐摄入过少会破坏钠钾平衡,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通过钠钾泵来维持细胞内外钠钾离子的浓度差,当钠离子浓度过低时,钠钾泵的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发生异常。

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心肌细胞功能异常会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可能会出现心动过缓、早搏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室颤等致命性的心律失常。这是因为心肌细胞的电活动紊乱会导致心脏的节律和收缩功能失调,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进而危及生命。

 

肾脏功能受损

 

肾脏调节功能负担加重:肾脏在维持体内电解质和水分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盐摄入过少时,肾脏需要更加努力地保留钠离子。肾小管会增加对钠离子的重吸收,这会增加肾脏的工作负担。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肾脏的调节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导致肾脏损伤。

水肿与急性肾损伤的风险增加:此外,盐摄入过少还可能导致体内水分排出不畅,引起水肿。这是因为钠离子不足会影响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和排泄调节,使水分在体内积聚。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发生急性肾损伤,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肾病患者等肾脏功能相对较弱的人群来说,风险更高。

 

其他危害

 

影响甲状腺功能:在一些缺碘的地区,食盐中通常会添加碘元素,以帮助人体补充碘。如果盐摄入过少,就可能导致碘摄入不足,从而引起碘缺乏症。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碘缺乏会造成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刺激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肥大,出现地方性甲状腺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脖子病。

影响胎儿和婴幼儿发育:对于妊娠期女性来说,盐摄入过少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内环境,而钠等电解质对于维持胎儿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缺钠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肌肉发育等。此外,婴幼儿配方食品中钠含量不足也可能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导致体重增长缓慢、发育迟缓等问题。

 

不同人群对低盐的特殊反应

 

老年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肾脏对钠的调节能力也会下降。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受到低盐饮食的影响,出现低钠血症等问题。低盐饮食可能导致老年人血压过低,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风险。同时,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也相对较弱,盐摄入过少引起的胃酸分泌减少可能会更加明显地影响他们的消化功能,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进而影响营养的摄入和身体健康。

 

肾病患者

 

肾病患者的肾脏功能已经受损,对电解质和水分的调节能力下降。在治疗过程中,一些肾病患者可能会被要求限制盐的摄入,但如果限制过度,盐摄入过少,就容易出现低钠血症和水肿等症状。此外,肾脏疾病可能会影响体内的激素水平,进一步加重低盐饮食带来的危害,如影响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的功能,导致血压异常和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加重肾脏损伤。

 

大量出汗的人群

 

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或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以及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生活的人,会通过汗液大量排出钠等电解质。如果这些人群盐摄入过少,又没有及时补充钠,就很容易出现低钠血症和脱水等问题。大量出汗后,人体不仅失去了水分,还失去了大量的钠,如果只补充水分而不补充钠,会使体内钠浓度进一步降低,加重低钠血症的症状,出现肌肉痉挛、乏力、头晕等不适,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工作、运动能力。

 

结论

 

盐虽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似普通的一种调味品,但它对于人体健康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盐吃少了会给身体带来诸多危害,从电解质紊乱、血压异常、神经与消化问题,到免疫系统、心脏功能、肾脏功能受损等,几乎影响到身体的各个系统。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盐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适量的盐摄入,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成人每日摄盐量不应超过5克,但具体的摄入量还应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等因素进行调整。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肾病患者、大量出汗的人群等,更要注意盐的摄入平衡,如有必要,应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饮食调整,以确保身体健康。

来源: 科普文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