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高气爽,却也暗藏隐患。雨后的湿滑路面、清晨的凝露、甚至飘零的落叶,都可能成为老年人脚下的“陷阱”。每年此时,因跌倒送医的老人数量都显著增加。这其中,导致髋部骨折的严重跌倒,它被医学界沉重地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1】。这个称谓的背后,是严峻的数据:老年人髋部骨折后,一年内的死亡率可高达20%-30%【2】,致残率更是触目惊心。预防跌倒,是守护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关键防线。我们需要从家居环境和日常出行两方面双管齐下。

一、居家环境“零障碍”
据统计,超半数的老年人跌倒发生在家中。因此,居家环境安全是首要任务。
1. 畅通通行空间: 请立刻移走客厅、过道中的电线、松动的地毯和低矮的家具。一个宽敞无障碍的通道,能极大减少绊倒风险。
2. 重点加固“湿滑区”: 卫生间和厨房是重灾区。请在淋浴间、马桶旁安装牢固的扶手,并铺设吸盘式防滑垫,而非容易移动的普通地垫。且时刻保持地面干爽。
3. 照亮每一个“暗区”: 老人视力减弱,对光线的需求增加。保持室内光线充足。床头须放置触手可及的台灯或小夜灯。叮嘱老人:“起床须遵循‘三个半分钟’:醒后躺半分钟,坐起等半分钟,双腿下垂床沿坐半分钟,然后开灯再行走。”这能有效避免因体位性低血压导致的头晕而跌倒。

二、出行安全“慢”当先
1. 一双合脚、支撑性好、鞋底有深纹的防滑鞋至关重要。请避免让老人穿不跟脚的拖鞋或鞋底光滑的鞋子出门。
2. 如果老人步态已不稳,请鼓励他们使用手杖或助行器。这并非羸弱的标志,而是保障行动自由、维持独立尊严的智慧选择。
3. 雨雪、大风天气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门。若必须外出,务必有家人陪伴,并选择路况好、有扶手的安全路径。
三、高危跌倒人群,看护需升级!
对于患有帕金森病、脑卒中后遗症或认知障碍的老人,跌倒风险远高于常人。秋季的环境风险会将这些内在隐患无限放大。因此,家属的看护模式需转向"主动防御"型。
1. 注意留意老人是否出现走路拖沓、身体前倾、转身困难等新变化。
2. 在老人行走、上下楼梯时,主动给予搀扶,充当“人肉扶手”。
3. 确保老人按时、规范服药,以最佳状态控制运动症状,这是从源头上稳定步态、降低风险的根本。
一次跌倒,可能改变一个家庭的轨迹。让我们从这些细微之处做起,用科学的防护为长辈的晚年生活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让他们能够安心、稳健地享受金秋时光。
参考文献
[01]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201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02] Sterling, D. A., et al. (2001). Geriatric falls: injury severity is high and disproportionate to mechanism. Journal of Trauma-Injury, Infection, and Critical Care, 50(1), 116-119.
来源: 图片来源:豆包 ai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李芳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