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观鸟越来越火,但不少想要尝试观鸟的朋友却总有个疑问:我是不是得用上节假日的时间,前往深山老林海岛大漠,才能好好看鸟?

其实,在城市里也可以观察到多种多样的野生鸟类。比如深圳——高楼林立的一线城市、暴雨天也要上班的打工人之都,却同时也是一个鸟类观察资源丰富的地方。

图片

深圳湾的黑尾塍鹬|图虫创意

左手繁华市区,右手观鸟胜地

每年10月,候鸟抵达深圳时,深圳湾公园就会成为全深圳最热门、最网红的观鸟点——有时不仅人比鸟多,人群拥挤程度甚至让人宛如置身于上下班高峰期的地铁。

图片

过去两年的观鸟盛况:人比鸟多|小红书:@孙纬伦;@蹲坑小能手

每到这时,岸上人挤人,数不清的“长枪短炮”(指相机)陈列;天上飞鸟群群,退潮后的滩涂站满了觅食的水鸟。也不奇怪,这些远道而来的鸻、鹬、鸥、鸭等家伙实在太过迷人,而深圳湾公园位于城市中心,交通方便,从地铁站出来走几步就能抵达。

候鸟季从10月延续到次年4月,虽然候鸟迁徙是固定节目,但有时会出现令人惊喜的罕见鸟,堪比抽卡抽出了SSR。去年3月,深圳湾运动公园出现了一只扁嘴海雀,它因为距离近、停留久,引来了无数鸟友,其中甚至有不少人是紧急坐高铁或飞机从省外来打卡的

图片

扁嘴海雀通常在宽阔海域活动,极难在内海湾遇见,这可能是史上被最多人围观过的海雀|棣棠

很多人可能觉得,好的观鸟点应当远离城市中心,人迹罕至,但深圳湾完全不是——它几乎被深圳最有钱的片区包围,站在深圳湾公园,能望到不少地标性的高楼。但从自然地理位置来说,深圳湾同时也是连接深港两地的滨海湿地长廊,福田红树林与香港米埔两片国际重要湿地在此隔水相望。咸淡水融汇,滩涂富有营养,孕育着一大片红树林,其中栖居着大量鸟类,在秋冬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候鸟或驻足或路过补给。

深圳湾公园的东面是福田红树林,这里与内伶仃岛共同组成了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田红树林区域面积只有367.64公顷,是全国唯一处在城市腹地、面积最小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可谓深圳市中心的生态秘境。

图片

地图中虚线所示部分为深圳湾公园。深圳湾公园深圳市西南部深圳湾沿岸,隶属南山区,沿海岸线长约13公里,总面积约128.74公顷;东面紧邻福田红树林,与香港米埔湿地相望

从深圳湾公园,向东一直延伸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这些绿地公园静静地坐落在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心中,紧挨着中国顶级CBD。这就像霍格沃茨的9¾站台藏在伦敦的国王十字车站一样奇妙,等待有缘人前来欣赏自然的奇迹——如果你开始观鸟,就像学会了魔法,将会开启从前视而不见的另一个世界。

打工人从讲究效率的水泥森林迅速切换到大自然的怀抱,自由翱翔的飞鸟与大厦的玻璃幕墙在天际交错,这便是深圳湾独特的“出了工位就观鸟”,可能也算一种高效的work life balance(小建议:随身携带望远镜体验更佳)。


深圳湾与候鸟不得不说的事

深圳湾最引人注目的“鸟圈顶流”是黑脸琵鹭,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危物种,除了黑色的喙和面部之外浑身雪白,有“鸟中大熊猫”之称。它的嘴长而扁平,状似一柄琵琶,也像自带的大饭勺,很适合在水里摆动捕食。

图片

在深圳湾滩涂觅食的黑脸琵鹭|图虫创意

在深圳经常可以看见黑脸琵鹭的周边产品和形象代言,比如湿地公园咖啡馆的logo、大厦外墙上的浮雕、城市广场的雕像。这里是黑脸琵鹭的重要越冬地,大家年年期盼着它的到来。2025年监测显示,深圳湾共栖息328只黑脸琵鹭,约占全球总量(7081只)的4.6%。

看似呆萌的黑脸琵鹭对栖息地十分挑剔,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域和充足的食物,是检验湿地生态的活指标。为了让它们安心越冬,深圳和香港两地的生态保护人员绞尽脑汁,通过控制无瓣海桑等外来物种、安装智慧监测系统、设置智能水闸调节等,尽量为黑脸琵鹭提供最好的生活环境,并且年年都会进行全球同步普查,统计黑脸琵鹭的数量。

图片

在深圳坂田万科广场,有一座高达10.5米的巨型黑脸琵鹭雕塑|@新浪深圳

来越冬的红嘴鸥也是深圳湾备受关注的人气网红。它有着红色的喙与脚,身体大部分为白色,冬羽和夏羽区别明显,是喜欢换装的讲究鸟,常常集群出现。它们从西伯利亚和中国的东北、内蒙古、青海一带启程,一路南飞,通常会在10月至11月抵达深圳——这里是它们南迁的终点,直到来年3月开始北飞。

图片

在深圳湾的红嘴鸥|图虫创意

人们对这些可爱的家伙充满热情,以至于用人类食物投喂野鸟的错误时常发生。2023年12月,深圳湾就发生过保安劝阻游客用面包投喂海鸥反而被骂的新闻。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公园条例》已立法禁止擅自投喂野生动物。虽然“去码头整点薯条”的海鸥梗火遍全网,但在现实中随意投喂对人对鸟都不好,还是让它们自力更生吧。

每年来深圳越冬的候鸟多达100多种,它们有各自的独特习性和可爱之处。比如黑翅长脚鹬有着细长红腿,羽毛黑白相间,高挑修长如超模;浑身黑的普通鸬鹚则是大名鼎鼎的“鱼鹰”,集群在深圳湾抓鱼就像大军压境……

图片

深圳湾拍摄到的普通鸬鹚捕鱼|图虫创意

如果想要独立开启观鸟之旅,最好先准备好望远镜,可以使用纸质图鉴(如《中国鸟类观察手册》),也可以用线上识别小程序(如懂鸟app),这些工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鸟,并且了解它的习性、分布、保护级别等详细信息。更快捷的方式是报名参加观鸟导赏,深圳有许多在公园举办的公益性活动,让市民能零负担体验鸟类之美。

图片

《中国鸟类观察手册》与“懂鸟”小程序,点击图片可跳转阅读胎教级观鸟指南

只要拥有足够的耐心与观察力,一个足不出市的深圳人可以在四季流转中,认识许多在西伯利亚和澳大利亚生活过的远方朋友,亲眼目睹它们的伟大征途。

名作家契诃夫曾用“天气好极了,钱几乎没有”扎透当代年轻人的心脏,而他还说,只要人在秋天见过一次鸫鸟南飞,瞧着它们在晴朗而凉快的日子里怎样成群飞过村庄,那他就再也不能做一个城里人,会一直到死都苦苦地盼望自由的生活。

虽然大多数人不会因爱上观鸟而逃离城市,但不能飞翔、甚至被工作生活困住的我们,确实可以通过观鸟寄托我们的自由理想,让我们的“自然缺失症”和都市高压焦虑从中得到疗愈。


得天独厚与事在人为

深圳湾何以成为迁飞路上的“五星级服务区”,年年吸引数以万计的候鸟?

地理位置是重要的先天条件。深圳地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的关键节点,这条迁飞线路起自俄罗斯远东和美国阿拉斯加,沿亚洲大陆东海岸延伸,终至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途经22个国家及地区,是全球九个鸟类迁飞区中范围最大、鸟类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个。

深圳湾不仅地处迁飞大通道,而且还位于珠江入海口东岸,为候鸟提供了歇脚处和鱼虾蟹类等大量食物。当然,要在高度城市化、寸土寸金的地区保护好这片栖息地并不容易,背后有无数人的心血。

图片

红树林湿地给路过的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图虫创意

这里有两个例子:

为保住福田这片红树林,1997年,国务院批复调整了红树林保护区红线和滨海大道建设方案,将原计划中将从保护区穿过的深圳滨海大道向北移了两百米

而自2014年5月1日起,当地政府将深圳湾的部分海域划入禁渔区,覆盖了从深港跨海大桥以东、粤港水域边界线以北至深圳陆域约25.19平方公里的面积,至今已持续执行十一年,让这里成为鸟儿们有口皆碑的大食堂。

图片

深圳滨海大道,为了保护红树林,滨海大道向北移动200多米|图虫创意

紧密相连的福田红树林与香港米埔湿地,护佑着掠过城市的羽翼,是连接深圳、香港两城的绿色长城。如果我们把视线从滨海转向山林,深圳市区里的梧桐山、笔架山、仙湖植物园等地也是观林鸟的好地方。除此以外,城市的夹缝里还有很多公园、绿地、水库乃至绿化较好的学校和小区,都值得探索。

《深圳鸟类名录(2025版)》收录了自然分布的447种鸟类,占全国鸟种总数的30%。其中有12种是2024年新发现的,这离不开观鸟爱好者在深圳的不懈观察。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森林则是“地球之肺”。有山有海的深圳市拥有超过1320个公园,正努力从千园之城迈向全域公园城市。其中各种湿地与森林公园共同构成了城市与自然共生的范例,为野生动植物提供居留之地,也让人类的生活更加鲜亮。

图片

深圳地铁里有许多对本地生态的宣传|麦麦

自然与城市并不是对立的存在,我们可以在城市里探索与其他生命的共存之道。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一旦缺乏生物多样性,每天只能在单调的水泥森林中忙碌的人类可能会感到窒息般的疲倦与匮乏。抬头看鸟、关心环境,这可以成为城市生活的一种解药。

每年如期而至深圳湾的候鸟,不仅擦亮了天空,带来了生态活力,更见证着一座城市守护自然的行动。

作者:棣棠

编辑:麦麦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本文来自果壳自然(ID:GuokrNature)

如需转载请联系sns@guokr.com

来源: 果壳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