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下旬以来,受冷空气频繁影响,北方大部气温偏低,不少地方早早入冬,网友吐槽“秋装还没机会出场冬天就来了”。10月31日至11月2日,随着一股冷空气来袭,北方多地气温下降,南方在阴雨影响下湿凉上线。
北方大部寒凉持续 南方湿凉上线需添衣
在下半年最强冷空气的影响下,10月中下旬北方气温频繁刷新新低,入冬进程大大加快,我国冬季前沿快速推进到陕西南部、河南北部、山东中部一线,京津冀等地入冬时间明显提前,今年秋季仅有30天出头,可谓跑步入冬,网友吐槽“脱下短袖换上棉服”。南方大部也是炎热消退,秋季前沿已经抵达广西中部、广东中北部、福建南部一线,长时间压在衣柜的秋装终于出场了。
未来三天,还将有冷空气来袭,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西部和南部、华北北部和东部、黄淮东部等地有4至6℃降温,局地降温8℃左右。同时,南方多地阴雨连连,凉意明显。

从全国穿衣指数地图来看,今天,黑龙江、内蒙古、青海、西藏等地部分地区天寒地冻,全天气温可能都在冰点以下,外出需要羽绒服护体。新疆、甘肃、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中北部等地天气寒凉,四川、重庆、贵州等地体感湿凉,不少地方最高气温仅12至15℃左右,需要棉服和外套加持。
河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上海、江西、湖南等地体感总体比较舒适,长衣长裤可随心搭配,但部分地区昼夜温差较大,早晚出门需添件外套。华南大部最高气温在25℃以上,海南等地炎热犹存,可穿短袖或长袖。
明后天,受阴雨天气影响,南方湿凉的范围扩展,湖南的部分地区也需要外套护身。华南炎热的范围也有所缩减,广东南部、云南南部热意消退,当地小伙伴别忘了添衣。北方大部寒意持续,东北、西北部分地区天气仍然寒冷,还需羽绒服、手套、帽子来保暖。
穿衣有讲究,暖得科学不遭罪
遵循“洋葱式穿搭”:内层选透气吸汗的纯棉衣物,中层穿保暖性强的毛衣或抓绒衣,外层搭防风防水的外套。这样既能根据室内外温差灵活增减,又能避免单穿厚衣闷汗着凉。
重点部位别漏风:头部、颈部、腰部、脚踝是“抗寒薄弱区”。头部受凉易引发头痛,建议戴针织帽;颈部受凉可能诱发颈椎病,可搭一条薄围巾;脚部保暖可穿加绒短袜,避免穿露脚踝的鞋子。
老人小孩别穿太多:这类人群代谢较慢,过度包裹容易出汗,反而增加感冒风险。建议比成年人多穿一件薄衣,以手脚不凉、后背无汗为合适标准。
防护要到位,避开降温“健康坑”
出门做好“过渡适应”:从温暖室内到寒冷室外前,先在门口站1~2分钟,让身体逐渐适应温度变化,避免突然受凉引发头痛、鼻塞。
减少“冷热交替”刺激:进出空调房、地铁时,及时增减衣物;吃热饭喝热水时,别马上脱外套,防止冷热交替导致血管收缩紊乱,诱发不适。
口罩、护手霜别落下:冷空气会刺激呼吸道,出门戴口罩能减少干燥冷风对喉咙、鼻腔的伤害;手部暴露在外容易干裂,随身携带护手霜,洗手后及时涂抹。
综合来源:中国天气网、新华社
注意: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来源: 综合来源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