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在中华大地上开发利用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尊玉、爱玉、敬玉、崇玉已成为炎黄子孙的美德。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也;鳃里自外,可知其中,义也;其声舒扬远闻,智也;不挠而折,勇也;锐廉而悦,洁也。孔子时代就提出"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君子必佩玉"的要求,也是时代的风尚。


滋润、净洁、细腻、晶莹、凝重、温顺是和田玉的品质,它不但给人以物质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精神上的鼓励,具有物质美和精神高尚的双重寓意;代表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也显示中华民族的和谐性格。早在石器时代,老祖先就用和田玉做各种祭器如圆璧祭天、方宗祭地,以求风调雨顺、天下太平。

和田玉"聚天地之精华,凝山川之灵气"而成,如果说岩石是大山的脊梁,则玉石就是岩石的支柱。昆仑山之所以成为世界的屋脊,是耸立着坚挺的岩石显示,而和田玉则是昆仑山的支柱。也只有无与伦比的昆仑山,才能产出如此美好的和田玉。

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玉器,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区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玉器历史之久,延续时间之长,分布之广,器形之多,影响之深,都是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玉器无法相比的。


和田玉分类古已有之,现今更全面,虽然不太相同,但大同小异。现在新疆将和田玉分为:羊脂玉、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黄玉、糖玉八大类。其中有的类别又有些小的分类,如青玉中有烟青玉,墨玉中的青花玉等。

和田玉是由透闪石一阳起石矿物组成的,呈晶质集合体、纤维状集合体,油脂、蜡状光泽, 硬度6.5~7.0,密度±2.95,光性特征非晶质集合体。

和田玉的种类按其产出地可分为:

山料:在矿山开采的原矿石。

来源: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