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命演化的历史上,有几种类型的动物开拓了新的生存空间一天空。它们有的成功躲避了捕食者,有的则成了顶级掠食者。这些向空中发展的动物,有的只能短距离跳跃和滑翔,有的则能长距离飞行去寻找食物和繁殖后代,它们比鸟类早7000万年飞向天空,这就是翼龙。

翼龙起源于距今约2.25亿年前时晚三叠世,绝灭于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是恐龙的近亲、与恐龙同声同灭。翼龙大如飞机,小如麻雀,时而栖息倒挂树梢,时而快速掠过水面捕食,空中高度自由的生活使它们成为了一类非常奇特的,最不像爬行动物的爬行动物。

翼龙虽然也叫"龙"但它们并不是恐龙,翼龙类是一种能飞翔的爬行动物,它们大约从距今2.3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开始适应空中生活,并在地球上生活了近1.7亿年,最后与同时代的恐龙及其它爬行动物同时灭绝于距今0.65亿年前的白垩纪末期。

在所有的飞翔者中,翼龙是最特别的,它们是第一群飞上天空的脊推动物,只需要借助一点点动力就能展翅翱翔,在天空中遨游数千千米。它们翼展巨大.色彩斑斓,样貌奇特。是生物进化史上闪耀的星星,翼龙的翼由夏杂的多层翼膜组成,并由前后肢支撑和控制,在前肢中,大小臂和第四指形成了一基本的翼棒,构成飞行翼的前缘。"手"上除了3个正常发育的有强有力的弯曲的爪子,还有一块非常有意义的呈圆棒状的翼小骨,目前人们对翼小骨功能的认识不一。它有可能是用来控制飞行方向或者是调节身体平衡的。


新疆噶尔翼龙,在1964年7月石油管理局科学研究所地层古生明考察队的6位同志到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市北偏东100公里处的乌尔禾地区工作.同年7月18日,在乌尔禾东南方向约15公里的露头区进行下白垩统上带岩组的地层观测.这一带展于径木间剖面吐谷鲁群,由灰绿色的砂岩.砾岩和褐色的泥沙岩或沙泥质岩组成的高低错落的山脊和山丘,除风化的复土和砾石复盖外很少有植物生长。当巍景明同志沿着一条雨水冲刷的小沟前进时.发现了一块白色中空的翼龙肢骨化石,继续往前走,又发现了两块大小不同的肢骨化石.经过仔细观察.最后发现的一块肢骨化石上粘附有灰绿色泥质砂岩和部份沙质泥岩,从风化和滚靡程度判断,肢骨化石从埋藏层掉落时间不久,原理层的距离也不很远。

在乌尔禾挖掘出的翼龙化石除具在翼龙类共同特点以外,还有头骨后上方具有冠状突起.颚骨向前伸出,牙齿开始退化,后肢骨只剩下4指,几乎无尾,展开的翼间距离约3米,是一种中等大小的翼龙。

来源: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