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科 Gentianaceae 双蝴蝶属 Tripterospermum

Tripterospermum chinense (Migo) Harry Sm.

十月的庐山,秋意渐浓。当周遭的绿意渐渐褪去,一种匍匐在地上的矮小植物却引起了我的注意。天气渐冷,而它却悄然展现出勃勃生机。它那对生的圆润叶片平贴地面,上面还勾勒着奇特的纹路。查询植物志才知道,这是双蝴蝶蛰伏的幼苗;待秋风吹起,它便会从根部长出细长的藤蔓,开出一串串紫色的花。

翩然而至的“林中紫蝶”

“双蝴蝶”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诗情画意。但它并非指真正的蝴蝶,而是龙胆科、双蝴蝶属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的芳名。

它的叶片非常特色,在花未开时,它的嫩芽两叶对生,四片卵圆形对生的基生叶紧密相拥,叶脉清晰,三出脉尤为明显,上面还有深浅不一的花纹,如同两只翩翩飞舞的蝴蝶。它形态又有些像古代的“肺形草”,因此它别称还叫蔓龙胆或肺形草。

在它开花后,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的花朵极为秀气。通常每1至3朵簇生于叶腋,花冠呈淡紫色或蓝紫色,颜色清雅脱俗。花瓣5枚,微微展开,像极了蝴蝶舒展的翅膀。而花瓣中间常常点缀着深色的条纹,仿佛蝴蝶翅膀上天然的脉络,栩栩如生。

名字背后的浪漫与智慧

“双蝴蝶”这个名字的由来,主要源于它独特的叶片与花形。当它尚未开花时,两对(四片)圆润的基生叶紧密贴合,从顶部看下去,像两只绿色的蝴蝶面对面停靠在一起。

花朵完全绽放时,五片裂开的花冠,配合细长的花筒,整体造型神似一只只停歇在绿蔓上的小蝴蝶,成双成对地开放,更增添了“双蝶舞翩跹”的意境。

可以说,双蝴蝶从幼年到花期,始终与“蝶”形影不离。

不止于颜值:山谷林间的“隐士”

双蝴蝶不像牡丹、月季那样喜爱热烈的阳光,它更偏爱凉爽、湿润和半阴的环境。在自然状态下,它们常常安静地生长在山谷、溪边、林下的草丛中,或缠绕在其他植物上。

我们这次在庐山植物园内发现的双蝴蝶,就生长在杜鹃园的林下草丛。它美丽但并不张扬,总是静静的为阴湿的环境增添一抹亮色。

它不仅颜值高,更是一味传统的中草药。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在民间常被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热咳嗽等症,这或许也是它别名“肺形草”的由来之一,体现了古人“以形补形”的朴素智慧。(药用务必遵从专业医师指导,请勿自行采摘使用)

园艺观赏与寻觅之乐

在植物园的景观设计中,双蝴蝶是林下地被、荫生花园和溪边点缀的优良材料。它的花期较长,能够持续整个秋季,那一串串优雅的紫色小花,可以有效点亮荫蔽空间的色调,带来清新、自然的野趣。

若您能够有机会来到庐山植物园,不妨放慢脚步,在我们园内的树林下或湿润的坡地仔细寻觅。当您发现这些灵动的小花时,或许会会心一笑,感叹自然造物的神奇——原来不需要翅膀,植物也能演绎出如此美妙的“蝶舞”。

文字:周晓阳

图片:张国梁,张玮

来源: 植物界LS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