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海洋之下,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和资源,也隐藏着风险与成本——船舶生物附着增加阻力导致燃油消耗飙升,传统作业污染严重且危及工人安全,外来生物随船入侵破坏生态……面对这些困扰全球航运业的难题,一家位于蜀山区的科创企业正在写下崭新的“中国答案”。


技术领航 破解行业痛点

近日,蜀山区企业安徽彭工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水下清洗与污物回收作业机器人”,标志着我国在该技术领域实现重要突破。这位身怀绝技的“深澜奇兵”能够在船体表面灵活爬行,首次将高效清洗与污物回收功能集于一身,解决了长期困扰行业的技术难题。

据了解,该产品采用永磁压附技术,实现机器人在船体水下部分外表面自由行走和清洗作业。据测算,该技术产业化后,预计每年可为企业新增产值4000余万元,年新增利润600余万元。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应用将显著提升作业安全水平,该项目每年可减少水下作业事故率80%以上,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安徽彭工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彭工智能”)虽是一家2019年10月成立的年轻企业,却已在高端装备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实力。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瞪羚在培”企业,公司目前已累计获得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9项,创新效能显著。

依托其在铁路隧道、海洋船舶等领域积淀的智能运维技术,彭工智能成功研发基于AI与超高压水射流的船舶除锈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实现了除锈作业的智能化与自动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长江内河流域船舶运维市场,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行业前三。


战略价值 助力海洋强国与绿色发展

彭工智能的技术突破,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绿色发展理念高度契合。

在海洋强国建设方面,面对我国总规模已达4.3亿载重吨、占世界船队比重18.7%的庞大船队,水下机器人技术通过保障船舶长期保持良好的航行性能与安全,为商船、科研船等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自主运维保障,对国家航运与海洋安全的自主可控能力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绿色发展领域,彭工智能掌握的船舶水下清洗与污物回收一体化技术,为应对海生物附着及外来物种入侵这一全球性航运难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我们的技术集成了高效的污物回收与液固分离系统,从根本上实现了清洗废液的零排放,这对于生态敏感的内河航道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安徽彭工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辉胜介绍。

经测算,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望将行业平均作业效率提升60%以上。在提升运维效能的同时,它还能通过降低船舶航行阻力,有效助力航运业大幅降低燃油消耗与碳排放,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

该项技术应用场景广泛,包括港口航运、水电大坝、海洋牧场等关键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向“新”而行 现代化产业体系动能强劲

彭工智能的转型升级之路,是蜀山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例生动典范。企业实现了从单一设备供应商,向绿色智能运维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跨越,构建起多元协同、相互支撑的产品矩阵。

企业自主搭建的“船舶智慧运维平台”,深度融合了交易结算、物资采购、过程监控与数据分析等核心功能,成功构建了一个覆盖全产业链的数字化生态服务体系。这一从“卖产品”到“建生态”的战略性跨越,集中体现了蜀山区在布局和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集群上的前瞻视野与扎实成果。

蜀山区将激发民企创新活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坚持以“政策支持+产业服务”双轮驱动。一方面搭建融资支持平台,通过创新投种子基金为企业提供关键启动资金;另一方面,搭建场景对接平台,助力企业加速完成技术落地与市场拓展。

在“双碳”政策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下,彭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和生态影响力正不断拓宽与巩固。这家源自蜀山的企业,正以创新为桨,驶向更广阔的深蓝。

来源: 蜀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