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终章。霜降不仅标志着秋的落幕、冬的临近,更藏着自然循环的规律与顺应时序的生存智慧。

一、霜降三候:看懂深秋的生命节奏
古人将霜降物候细化为三阶段,勾勒出深秋的生命图谱。一候豺乃祭兽:豺狼为了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会频繁捕猎。多余的猎物堆放在一起,远远望去如同祭祀时的供品。这其实是动物为越冬储备食物的生存本能,是大自然赋予生物的生存智慧。二候草木黄落:“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霜降过后,气温进一步下降,枯黄叶片落地腐化为肥,为来年春生积蓄能量。三候蜇虫咸俯:随着气温下降,蜂蝶匿迹,蛙虫蛰伏,冬眠动物蜷于洞穴停食不动,以休眠姿态对抗寒冬,静静等待来年春暖花开时的复苏。
烟台自然博物馆中黄晶与紫晶组合展品,恰似霜降时节的自然缩影。黄晶的暖黄如枝头未落的秋叶,晕染着深秋最后的暖意;紫晶的剔透若清晨凝结的霜花,裹着几分冬意的清冷。晶体在岁月中沉淀的纹理,与霜降万物藏蓄的节奏相映。

图:黄晶与紫晶 烟台自然博物馆藏
二、秋收冬藏:霜降里的农事“密码”
霜降是“秋收冬藏”的关键节点。“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后降霜,稻谷打满仓”,揭示了初霜时间与收成的关系。对于南方一些种植晚稻的地区来说,如果在霜降节气之前就出现霜,会影响正常灌浆,导致秕粒增多,只有皮没有肉,挑起来重量也就比较轻,就如同挑着米糠一样;但如果初霜在霜降之后出现,作物已经充分成熟,低温对作物丰收影响有限,最终能收获满仓的稻谷。
烟台自然博物馆馆藏的青田石“丰登”石雕,再现了丰收图景。

图:丰登·青田石 烟台自然博物馆藏
三、食味寻暖:霜降饮食里的“御寒智慧”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霜降是品尝应季美味的时节。柿子经霜后软糯香甜,闽南“霜降吃了柿,寒冬不流涕”的说法藏着饮食御寒的智慧;而“霜降白菜甜如蜜”,更是低温让白菜内的淀粉转化为糖分的自然馈赠。明代文人倪谦在《画菘菜》中写道“秋末园蔬已着霜,青青偏爱晚菘香”,这里的“晚菘”指的就是经霜的白菜,足见古人对霜降白菜的喜爱。
烟台自然博物馆中两件白菜主题雕件,恰好将霜降时节的“食味寻暖”具象化。矿产厅中的大理石白菜雕件,石质温润、形态舒展,仿佛凝结着秋末的露水与薄霜,以静默的质感呼应“霜打白菜甜”的民间味觉记忆。而根雕厅里的木雕白菜——“大发财”,则以细腻刀工刻画出叶片层叠、脉络分明的饱满造型,在材质天然的暖意中,传递出丰收的喜悦与冬藏的慰藉。两件藏品从不同材质与工艺维度,共同唤醒人们对霜降“食味寻暖”的生活记忆。

图:大理石雕件·阿富汗 烟台自然博物馆藏

图:大发财·红酸枝木·老挝 烟台自然博物馆藏
秋尽霜飞,冬将近矣。霜降既是丰收的终点,亦是藏蓄的起点——万物在静默中积蓄力量,等待下一个春日的唤醒。这正是二十四节气所承载的生存智慧:顺应时序,方能生生不息。
来源: 烟台市城市规划展示馆(烟台自然博物馆)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烟台市城市规划展示馆(烟台自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