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军事行动中,士兵面临着多样化且复杂的战场环境,除了枪械等热兵器的威胁外,刀具、尖锐物体等冷兵器的攻击同样不容忽视。因此,军服的刺割防护功能成为保障士兵生命安全的重要防线。本文将从刺割防护的必要性、防护原理、设计结构、测试标准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介绍军服刺割防护相关技术。
在现代军事行动中,尽管枪械等热兵器是主要作战工具,但冷兵器的威胁依然存在。例如,在近身肉搏战中,匕首、刀片等武器可能对士兵造成致命伤害。此外,在特种作战、反恐、维和等任务中,士兵可能会面临各种复杂环境和未知危险。因此,军服的刺割防护功能对于保障士兵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它能够在关键时刻为士兵提供必要的保护。

图1 刺割伤害
一、军服刺割防护的原理
(一)高性能纤维的防护作用
军服的刺割防护功能主要依赖于高性能纤维。这些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和低密度等特点,能够有效抵御刀刃和尖锐物体的攻击。例如,芳纶纤维(如杜邦公司的Kevlar)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的合成纤维,其强度是同等质量钢铁的5倍,但重量仅为钢铁的五分之一。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则以其优异的抗拉伸性能著称,能够将外力分散到更大的面积上,从而降低刀刃的穿透力。此类高性能纤维编织成织物后,构成了军服的基本防护层。当刀刃或尖锐物体接触到军服时,纤维通过自身的强度和韧性,将外力分散,阻止刀刃深入。这种分散作用类似于多个支撑点共同承受外力,从而有效保护士兵的身体。
(二)复合材料的增强作用
除了高性能纤维,军服还会采用复合材料来进一步增强防护性能。复合材料通过将不同材料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形成更强大的防护层。例如,在纤维布料中加入一层薄薄的金属网,金属网的硬度高,能够直接挡住刀刃的锋利部分。另一种常见的复合材料是剪切增稠液(STF),这种材料在正常状态下柔软灵活,但在受到快速剪切力(如刀刃切割)时会瞬间硬化,从而有效阻挡刀刃。
二、军服刺割防护的设计结构
(一)多层结构设计
军服的刺割防护设计通常采用多层结构,以实现最佳的防护效果。最外层是耐磨、耐脏的外层布料,中间是高性能纤维和复合材料构成的防护层,最内层则是柔软、透气的舒适层。这种多层结构不仅能够有效抵御刀刃和尖锐物体的攻击,还能保证穿着的舒适性和灵活性。
(二)重点防护区域设计
军服的刺割防护并非均匀分布,而是根据身体不同部位的重要性进行设计。例如,胸部、腹部和颈部等要害部位的防护性能更强,因为这些部位一旦受伤,后果将极为严重。而手臂、腿部等部位虽然也需要防护,但会兼顾灵活性,以确保士兵在作战时能够灵活活动。

图2 重点区域的防护设计
三、军服刺割防护的测试标准
军服的刺割防护功能并非随意设计,而是需要符合严格的标准。这些标准为军服的防护性能提供了科学的衡量依据。例如,美国的NIJ标准和英国的HOSDB标准都对防刺服的防护级别、材料面密度、防护面积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也有自己的标准,如GA 68-2019标准,规定了防刺服的防护性能、材料面密度等具体指标。
这些标准的测试方法非常严格。例如,在测试防刺性能时,会使用标准的刀具以一定的速度和角度刺向军服,观察军服是否能够有效阻挡刀刃,防止其穿透。只有通过这些严格测试的军服,才能被认定为合格的防护装备,从而确保士兵在战场上的安全。
未来军服将集成多种功能,除了刺割防护外,还将具备防弹、防火、防水、透气等多种功能。这种多功能一体化设计将使军服能够在多种复杂环境下为士兵提供全面保护,提高士兵的作战效能和生存能力。

图3 多功能一体化仿生设计防护面料
作者:潘刚伟 南通大学
责编:刘丹
来源: 南通大学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