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专家:彭国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

干燥的天气让不少人发现自己的身体开始出现嘴唇起皮、喉咙发紧的症状,说话时总忍不住清嗓子,喝水后缓解效果也转瞬即逝。

大多数人会下意识的认为这是身体缺水了,便抱着水杯开始不停猛灌,却往往收效甚微,甚至因过量饮水增加肠胃负担。

嘴干嗓子干:不只是人体缺水

秋季最大的气候特点是“降水减少、风力增大”,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会骤降,部分北方地区会更低。人体的口腔和咽喉黏膜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黏液层,这层黏液不仅能润滑黏膜,还能抵御细菌入侵,但在低湿度环境中,黏液中的水分会被快速抽走,每一次呼吸,干燥的空气都会带走咽喉黏膜表面的水分。这种“被动失水”并非身体内部缺水,而是环境导致的水分流失速度超过了黏膜自身的分泌速度。

秋季也是丰收的季节,不少人会因贴秋膘摄入过多辛辣、油炸、高盐食物,这种习惯会让身体产生内火。内火引发的嗓子干燥,核心其实是身体代谢紊乱。

别踩无效补水误区

需补水的情况

当身体因出汗、排尿、腹泻等原因丢失大量水分时,会出现显性缺水,此时口干是身体发出的补水信号,需要及时补充水分。补水时建议少量多次,每次饮用100-150毫升温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给肾脏和肠胃留出适应时间。

摄入过多高盐食物或高纤维食物,也需要适当增加饮水量。高盐食物会使身体处于高渗透压状态,细胞内的水分会向细胞外转移,导致口干。这类情况下的补水,建议在餐后半小时饮用温水,每次100毫升左右,既能缓解口干,又能辅助食物消化和代谢。

若因工作或生活需要,长时间处于空调房、暖气房、户外干燥环境中,身体会因“被动蒸发”丢失大量水分,此时也需要适当补水。即使没有明显出汗,也会因黏膜水分蒸发导致口干,此时补水能补充黏膜流失的水分,缓解干燥感。建议每小时饮用50-100毫升温水,同时配合使用加湿器,效果会更好。

假缺水情况

当口干嗓子干是由一些疾病引起时,单纯补水也无法解决问题,甚至这两种情况下补水会加重病情。

甲亢患者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身体代谢速度加快,会出现多汗、心慌、口干等症状,此时需要通过药物控制甲状腺功能,才能缓解口干,切莫盲目补水。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升高,肾脏会排出过多糖分,同时带走大量水分,出现多饮、多尿、口干等症状,此时需要通过控制血糖来减少水分流失,盲目补水只会让排尿次数增多,加重肾脏负担。

这些情况下,口干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若只关注补水,而忽视对原发病的治疗,会延误病情,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除了多喝水,还能做什么

规律作息

长期生活不规律、疲劳,可使身体免疫力失调而引发炎症。避免熬夜、长期疲劳,注意适时缓解压力。

别过度用嗓

减小说话音量,放慢说话语速,长时间大声喊叫、大哭、大笑都会伤声带。咽喉不适的人,一天总的说话时间最好不超过3小时,教师等职业用嗓者可以用麦克风。

减少刺激因素

戒烟戒酒并避开二手烟,少吃辛辣刺激或较干的食品,比如瓜子、花生等炒货,过辣、过酸、过咸、过甜的食品等。

不用口呼吸

少用或不用口呼吸,用鼻子呼吸,充分发挥鼻黏膜的过滤作用。雾霾天尽量少出门,回家后用淡盐水清洗鼻腔。

不适要就医

当咽部有异物感、发痒,声音嘶哑,经常咳嗽或呛咳,吞咽时有异物感,痰中带血或咳血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恢复。

来源: 北京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