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GBD2021数据估计,2021年全球65岁及以上老年人肠梗阻的年龄标化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643.45例,中国老年人的发病率在相近数量级并呈上升趋势,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患肠梗阻的老人会越来越多。
我们可以把肠道想象成一条单向通行的公路,食物和消化后的残渣就像在这条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肠梗阻,就是这条“公路”的某一段发生了“交通堵塞”。汽车(食物、气体、粪便)无法正常通过,全部堵在了那里。这不仅会导致堵塞点前方的“交通瘫痪”(肠道内容物淤积、肠道扩张),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车祸”(肠道坏死、穿孔),危及生命。
一、肠梗阻的常见原因
按病因主要分为三大类:
1.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的类型)——“道路变窄或路上有障碍物”
①肠腔内的堵塞:巨大的胆结石、误吞的异物、干硬的粪块、大量的寄生虫扭结成团等都可堵塞肠管。
②肠壁本身的病变:肠道肿瘤如结肠癌是成人肠梗阻的常见原因;克罗恩病、肠结核等引起肠道炎症,导致肠壁增厚、狭窄;先天性畸形如新生儿常见的先天性巨结肠、肠闭锁等。
③肠壁外的压迫:腹腔内粘连,肠道与腹壁或其他器官粘在一起,形成“索带”牵拉或压迫肠管;肠道以其系膜为轴发生肠旋转,像拧毛巾一样把肠管拧住;以及其他脏器压迫如腹腔内巨大的肿瘤压迫。
2.动力性肠梗阻——“交通指挥系统瘫痪”
肠道本身没有堵塞,但它的蠕动功能(推动内容物前进的动力)丧失了。
①麻痹性肠梗阻:肠道“瘫痪”了,不动了。常见于腹部大手术后、严重的腹腔感染如腹膜炎、严重创伤、重症胰腺炎等。
②痉挛性肠梗阻:肠道持续剧烈收缩、痉挛,使肠腔变窄。相对少见,多由肠道炎症、铅中毒、肠道功能紊乱等引起,通常为暂时性。
3.血运性肠梗阻——“公路养护中断”
肠壁血管病变导致肠壁缺血、缺氧,继而失去蠕动功能,甚至坏死。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类型,要立刻就医。
二、肠梗阻有哪些典型症状?
肠梗阻的症状可以总结为 “痛、吐、胀、闭” 四大典型表现。
1、痛(腹痛):通常是阵发性的绞痛,感觉肚子里有“气块”在窜动,到达梗阻部位时疼痛最剧烈。若为麻痹性肠梗阻,仅有持续性腹胀和不适。
2、吐(呕吐):梗阻位置越高如小肠上段,呕吐出现得越早、越频繁。初期可能是食物和胃液,后期会吐出粪臭样的肠内容物。梗阻位置越低如大肠,呕吐出现较晚且少。
3、胀(腹胀):梗阻位置越低,腹胀越明显。整个腹部像打足气的皮球,鼓鼓的。
4、闭(停止排气排便):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信号。你会感觉既不放屁也不解大便。要注意的是在病程早期,偶尔一次排便并不代表梗阻解除。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尤其是剧烈的腹痛伴停止排气排便,请立即就医。
三、肠梗阻预防—老年人如何“肠”年不“堵”,守住“肠”寿关
老年人肠道就像一条年久失修的公路,各项“性能”都有所下降,所以更容易“堵车”,如何“肠”年不“堵”,要做好以下四大养护秘诀。
秘诀一:养好“养路工”——善待肠道菌群
肠道里有成千上万的“养路工”(益生菌),它们喜欢吃什么?喜欢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就像给养路工发的“工资”和“工具”,它们有了干劲,才能把肠道里的“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保证公路畅通。
①多吃“粗”粮:把一部分白米饭、白馒头,换成燕麦、糙米、玉米、红薯。
②蔬菜当主角:多吃绿叶蔬菜(如菠菜、油菜)、芹菜、西蓝花、蘑菇等。
③水果不能少:梨、香蕉、苹果、蓝莓、火龙果、猕猴桃等都是好帮手。

秘诀二:保证“润滑剂”——喝足生命之水
水,是肠道最好的“润滑剂”和“清洗剂”。光有“养路工”干活不行,还得给他们足够的水,才能把“公路”冲洗得光滑,防止“车辆”(食物残渣)变得干硬,卡在路上。而老年人由于口渴感减退,容易忽视喝水,导致身体缺水、粪便干硬。
①定时喝水:不要等渴了再喝。早上起床、两餐之间都要喝点水。
②总量要够:每天尽量喝够1.5升到2升水(大约相当于4瓶普通矿泉水)。
③温开水最好:少喝浓茶和含糖饮料。
秘诀三:保持“车流”动起来——适度运动促蠕动
肠道的蠕动能力,需要身体动起来去激发。人要是总躺着不动,肠道这条“公路”也就跟着“偷懒”,蠕动变慢,“车辆”自然就走得慢,容易堆积。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还有助于提高全身机能,可谓一举多得。
①饭后散散步:“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能很好地促进肠道蠕动。
②做做腹部操: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就像给肠道做“热身运动”。
③选择喜欢的运动:太极拳、慢走、广场舞都可以,关键是动起来。
温馨提醒:运动过程中如感到腹痛、头晕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休息。

秘诀四:警惕“危险驾驶”——改掉坏习惯
有些行为就像“危险驾驶”,很容易在肠道里引发“交通事故”,应避免。
①吞囫囵枣:不细嚼慢咽,大块食物就像“超载货车”,容易在狭窄路段卡住。
②吃不易消化的东西:如大量柿子、山楂,尤其是空腹吃,可能形成“胃石”,像一块大石头堵在路中间。
③忽视便秘和体检:长期便秘就像“慢性堵车”,不管不顾,总有一天会完全堵死。而肠道里的息肉、肿瘤,就像“违章建筑”,会直接占用道路,必须通过肠镜等检查早发现、早拆除。
④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精神和压力会影响肠道功能,出现类似“堵车”现象,心态平和,精神放松,公路才会更通畅!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温州市护理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