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作为“百草之王”,自古以来就被赋予神奇的功效。然而在这神秘的物种内部,却存在着令人惊叹的多样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林下山参的世界,解读那些藏在芦头里的自然密码。

线芦:岁月凝成的细丝


行业内亲切地称之为“灯芯芦”,线芦是人参品类中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没有明显的芦碗,圆芦细长如线,仿佛岁月的痕迹在这里变得轻柔。这种独特的形态记录着人参在特定环境下的生长故事,是自然选择留下的独特印记。

野生人参:自然的杰作


典型的野生人参拥有完美的三节芦——圆芦、堆花芦加马牙芦,层层递进,如同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图中这株参龄约45年的野生参,还展现出独特的“美人肩”特征,这是该基因野生人参品种的群体特征,也是自然界的鬼斧神工。

觅货(小捻子本):迁徙的生命


小捻子移山参代表着最传统的移山参形式。它是传统放山人将发现的野生人参小苗,重新移栽到自己熟悉的山林,生长多年后再挖出的人参。这些小捻子移山参的主体特征,保留了野生人参移栽前的部分特征,同时又融入了新环境的印记,是人与自然合作的产物。

小秧漏:顽强的幸存者


作为池底参的一种特殊形态,小秧漏由园参落籽在作业道自然生长而成。作业道坚硬的土质塑造了它独特的形态——体小灵巧,由于表面覆盖一层松土,后期多形成竹节芦。它们是农耕与自然碰撞出的意外之美,诠释着生命在困境中的顽强与智慧。

人参的芦头,远不止是连接茎与根的简单结构。每一个芦碗,都代表着一年的生长周期;每一种形态,都讲述着不同的生存故事。线芦的纤细、三节芦的完整、小捻子的过渡特征、小秧漏的竹节形态,都是岁月与环境共同雕刻的痕迹。当我们了解这些形态背后的故事,也许下次面对一株人参时,我们不仅能识别它的品类,更能读懂它身后那片山林的故事,以及那些默默守护这份自然馈赠的人们。


来源 | 青杏林人参
初审 | 陈嘉琦、李书豪
复审 | 魏星华
终审 | 韩永林


来源: 青杏林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