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 称:疣枝卫矛
功 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植物不仅只有观赏价值,它还能承载情感的寄托。
有一种植物,名为瘤枝卫矛,它独特的枝干上有瘤状突起,在古代却被赋予“木珠”之名。它的花朵如珍珠,甚至超越珍珠本身,植物顿添野性之美。
瘤枝卫矛隶属卫矛科卫矛属,是常见的一种落叶灌木。它的枝干表面粗糙,其实是布满了黑褐色的长圆形木栓质的扁瘤状突起,由此得名“瘤枝卫矛”。瘤状突起不仅是它的显著特征,也藏着它经历过的风风雨雨,记载着它顽强生存的历程。尽管它看似平凡,但是,因为的花朵,宛如精雕细琢过的,似乎高级定制的珠宝,为此,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别称“叶上珠宝”。
其实,它原生于欧洲,后来漂洋过海引入中国,广泛分布在黑龙江沿岸、吉林长白山、陕西太白山等地区,它很耐寒,为此不耐热,只好选择在山坡的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中生长。
我初次目睹瘤枝卫矛的花朵,是在辉南县三角龙湾景区,那时,正值夏至时节。

乍见之下,我还误以为它的花朵是人为粘贴上去的,还感叹人类的调皮。仔细观察后,发现花朵是腋生状态,细长的花序梗,从叶腋处伸出,沿着叶片的方向疯长,直至在最引人注目的位置绽放花朵,恰好位于叶面之上。别花绽放枝头俏,它却目的极为明确,是为传粉和繁衍后代,是为吸引授粉昆虫的注意力。此举无疑是大自然的精妙造物,是它生命的追寻。
原来瘤枝卫矛如此有魔力,一眼就能抓住了人心。相见即生出疑惑,我没有马上离开,目光便定格在枝干上那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瘤状物”上,“瘤子”看起来有些丑陋,但带有几分可爱。近距离观察,仿佛是顽皮孩童随意用橡皮泥捏制而成;远处望去,似乎树木染上了某种奇异的皮肤病。“瘤子”的细节真是耐人寻味,瞬间调动我探究的渴望。为弄清楚“瘤状物”的起源,离开龙湾时,我还在疑惑。后来查阅大量资料,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在残酷的自然界,每一株植物都要面临食草动物或昆虫的啃食威胁。在生存这件事上,瘤枝卫矛的确聪明。“瘤子”可是瘤枝卫矛精心打造的“防御工事”。它的瘤状突起让它的树皮变得凹凸不平,增加动物啃食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还改变树皮的质地,让那些想来“大快朵颐”的家伙们无从下口。“瘤子”还另有神奇的功能—— 调节温度。在寒冷的冬季,瘤枝卫矛通过“瘤子”增加树皮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似乎给枝干穿上一件厚厚的“羽绒服”,减缓了热量的散失;在炎热的夏天,“瘤子”又形成微小的阴影,避免阳光直射树干,防止树皮温度过高。瘤枝卫矛的“瘤子”,堪称是植物界的“智能温控系统”。
瘤枝卫矛枝条上的瘤突,换得它在植物界中独树一帜。它纸质的叶片形态多样,倒卵形,或者长方倒卵形。叶片先端渐尖,基部多为阔楔形,或者近圆形。边缘部分具有细密的浅锯齿,定义精致也非夸张。侧脉数量介于四至七对之间,纤细又清晰,叶片两面被密柔毛所覆盖。此外,瘤枝卫矛的叶片几乎无叶柄,使得叶片显得更为简洁。
瘤枝卫矛通常呈聚伞花序,常见一至三朵花,偶尔可达四至五朵。花序梗细长。花朵并非生于树枝顶端,而是从叶片与枝条的交界处,伸出一根细长的花梗,花朵恰好在叶片上方绽放,花瓣轻薄如纱,边缘微微卷起,簇拥在叶片中央。在阳光照射下,瘤枝卫矛的叶片泛着光泽,小巧玲珑的红棕色花朵,远观如同悬挂在叶面上的小水晶吊坠,晶莹剔透、轻盈可爱,在光影交错中闪烁生辉,折射出璀璨光芒。萼片边缘有绒毛,花瓣近乎圆形。花盘扁平圆形,雄蕊着生在花盘近边缘处,没有花丝。子房大部分位于花盘内,柱头较小。花蕊如同一颗颗金色的小珍珠,镶嵌在花的中央,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柔和而迷人的色彩。

瘤枝卫矛的外观虽然引人注目,但在繁衍后代方面,它也表现出一种低调的王者风范。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精致花朵色彩素雅,若非近距离仔细观察,实难察觉它的存在。看似不起眼的小花,却蕴含着巧妙生存的机制。瘤枝卫矛属于典型的虫媒植物,它分泌出特殊的花蜜,并散发出微妙的香气,只为吸引蜜蜂、蝴蝶等传粉昆虫。然而,在提供花蜜方面,它又显得颇为节制和吝啬,既能让昆虫尝到甜头,又不让它们轻易满足。昆虫为了获取更多的花蜜,不得不频繁地在不同花朵间移动,无意中帮助瘤枝卫矛完成了授粉过程。
授粉成功后,瘤枝卫矛开始孕育果实。最初,三角形蒴果穿着绿衣,顶部四裂,裂口较深。随着时间推移,蒴果颜色逐渐转变为黄红色。果序梗细长,种子长方椭圆形,换成棕红色的外套,优雅地置于叶片中央,又被誉为“叶上花,叶上果”,与瘤枝卫矛本身一样,都是自然界的奇观。到了秋季,果实成熟后自然裂开,露出内含的红色假种皮,宛如红宝石般镶嵌在树枝上。种子鲜艳的色彩,对鸟类构成“致命”的吸引。鸟类食用果实后,种子随着粪便被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开始新的生命循环。瘤枝卫矛的种子,需要历经低温层积沉淀,静卧在0-10℃的环境下,三至四个月后才能发芽。隐喻着生命对时间的敬畏与淬炼。瘤枝卫矛巧妙地利用了鸟类的食性,不费吹灰之力地实现种子的扩散,堪称植物界“借力打力”高手。
瘤枝卫矛不仅是生存和繁衍的行家,还是一座移动的“医药宝库”。《本草纲目》中记载,瘤枝卫矛的枝叶可入药,有活血化瘀之效,若不小心摔伤、扭伤时,采集瘤枝卫矛的树皮,将其捣碎后,敷在受伤的部位。这种天然的草药敷剂能够快速缓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瘤枝卫矛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对于治疗一些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效果。
除却药用价值,瘤枝卫矛的木材纹理细腻,质地坚硬,是制作家具与工艺品的上乘材料。瘤枝卫矛木材制成的家具,坚固耐用,还拥有独特的纹理美感。在某些地区,瘤枝卫矛被用作园林绿化的植物。尽管外观可能不及某些观赏花卉那般绚丽,但其独特的形态,以及四季更迭的色彩变化,为园林景观增添一抹风情。春季,嫩绿的新芽从瘤状突起中探出,生机盎然;夏季,繁茂的枝叶为人们带来一片凉爽的庇护;秋季,红叶如朝霞般绚烂,果实似火焰般热烈;冬季,裸露的枝条上,瘤状突起更显独特,在风雪中站成独特的美感。

瘤枝卫矛的枝瘤还被视为吉祥之物。古人相信,佩戴卫矛枝饰可驱邪避灾,甚至能带来好运。明代的《群芳谱》中记载,称其“枝生赘瘤,圆润如珠”。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在《花卉图册》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妃嫔发间装饰的卫矛枝饰。《红楼梦》中,探春在建大观园时,特别吩咐在怡红院种植“结珠木”,“结珠木”正是古人对瘤枝卫矛的雅号。《诗经·卫风》中,有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其中“木桃”一词,经过考证,实为卫矛的古称。在汉代,女性将卫矛枝条染成朱红色,系于腰间,称之为“卫佩”。在唐代敦煌的壁画中,供养人的发髻旁也清晰见到卫矛枝条的装饰。在江南一带,旧时女子出嫁时,母亲会折一枝卫矛,系上红绳,作为嫁妆的一部分,寓意“枝繁叶茂,福泽绵长”。这种天然的装饰品之所以备受青睐,因为它体现“草木有本心”的中式美学理念。
不追求宝石的恒久不变,而是珍视生命过程中,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时刻。
随着人类活动的持续扩张,瘤枝卫矛的生境也面临诸多挑战。森林砍伐和栖息地破坏,导致它的生存空间不断缩小。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瘤枝卫矛等野生植物的保护问题。科研人员开展人工繁殖,以及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努力为瘤枝卫矛创造更佳的生境;环保组织也积极宣传,提升公众对野生植物保护的意识。这些努力,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瘤枝卫矛未来之道。为了保护瘤枝卫矛,我国已将它列入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这相当于为瘤枝卫矛颁发了一张“保护令”,确保它在自然界中,踏实书写生命的传奇。
在植物界中,瘤枝卫矛不及玫瑰的艳丽,也无银杏“活化石”的美誉。但在花期到来之际,它巧妙化作童话的背景,演绎出最令人梦幻的故事。
初审 | 陈嘉琦、李书豪
复审 | 魏星华
终审 | 韩永林
来源: 吉林科普微窗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科普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