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是我们中国人心爱的一种水果,一来好吃,二来还有着“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其实石头里也有另外一种石榴——石榴石。它们不仅是珠宝盒里的“颜值担当”,还可以称得上地质界的“旅行达人”。今天咱们就扒一扒石榴石的“老底”,保证让你大吃一惊!
石榴石的晶体形态非常好辨认,它可以算得上是矿物界的完美主义者。它是一个“圆胖子”,属于等轴晶系,喜欢长成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或者复合体等形状,外形规规整整的,像极了你身边那个很守规矩,老实巴交的朋友。它还具玻璃至亚金刚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或不透明。


(山西自然博物馆“矿饰奇缘”展览展出的锰铝榴石和钙榴石晶体)
石榴石的“家族基因”也有点意思。石榴石并不是单一品种的“独苗”,而是由家族“六兄弟”组成的,它们的组合就叫石榴石族。它们的化学成分是“硅酸盐”,通常由钙、镁、铁、锰等二价元素和铝、铁、铬等三价元素组合而成,正因为这些金属元素组合差异,分化出了不同的家谱。
首先,我们把它们分为铝质和钙质石榴石系列。在铝质系列里面,有最常见的酒红色的“铁铝榴石”,自带复古滤镜;淡粉或紫红色“镁铝榴石”,在珠宝圈超受年轻姑娘喜欢;橙色的“锰铝榴石”,会勾起你喝橙味饮料的欲望。

(市面上较为常见的“镁铝榴石”手串,商业名称“紫牙乌”)
在钙质系列里面,大家基本都是绿色系宝石。“钙铝榴石”有桂榴石和沙弗莱石两种宝石;“钙铁榴石”的代表是翠榴石,颜色浓郁堪比祖母绿;“钙铬榴石”最为“小众”,是因为它的晶体真的很小,单晶通常只有几毫米,能够作为宝石的晶体异常稀有。


(山西自然博物馆“矿饰奇缘”展览展出的“沙弗莱”晶体和戒指(左),翠榴石晶体和戒指(右))
说到宝石种类,石榴石家族绝对是“百花齐放”。除了铁铝榴石、镁铝榴石系列的红色系列“基础款”,还有一些小明星。锰铝榴石中的“芬达石”简直是宝石界的“果味担当”,橙黄色的外表像极了冰镇芬达,近几年成了珠宝设计师的新宠;钙铝榴石中的桂榴石,黄褐色,因为颜色像肉桂一样而得名;沙弗莱石则是一种1967年才在肯尼亚被发现的“新星”,颜色鲜绿如菠菜,因为产量稀少,价格直逼高端宝石;“钙铁榴石”中的翠榴石,颜色翠绿,最绝的是它拥有比钻石还高的色散值,光泽和火彩超强,但是晶体往往很小。
石榴石的身影十分广泛,经常去山里当野人(地质队员)的朋友都知道,如果在岩石里看到圆圆的、有点规整的红点,大概率就是它。它既能出现在地下几十公里的岩浆岩里,也能跟着板块运动在变质岩里留下身影。地质专家们特别喜欢找石榴石,因为它是分析一些岩浆岩及变质岩起源的一种关键矿物。在分析岩石的变质情况时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石榴橄榄岩只在地壳深处形成,含有红榴石成分较多的石榴石只赋存在高压环境的变质岩中。

(科普君当“野人”期间捡的变质岩中的石榴石小晶体)
看完这些,你是不是对石榴石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是珠宝盒里的美丽装饰,更是藏着地质奥秘的“神奇石头”呢!
文章作者:薛沛霖
文章来源:山西自然博物馆
来源: 山西地质博物馆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山西地质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