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约46亿年的历史长河里,第四纪是最“年轻”的篇章。它可以划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始于约258万年前,至今仍在延续。这一时期,冰川广布,气候出现多次冷暖交替变化;动物们在气候变化中挣扎求生;而人类,正是在这个时代走出非洲、走向全球。所以,第四纪也被科学家称为“人类时代”。


冰川:地球的“雕刻大师”
提到第四纪,最具标志性的便是“冰河时期”。它是地球最近一次大规模冰川活动的舞台,而我们如今仍身处其中。整个第四纪,地球气候并非稳定不变,而是在“冰期”与“间冰期”之间交替,形成了数十次冷暖旋回。冰期来临时,气候转冷,极地冰川向低纬度地区扩张;山峰上雪线下降,陆地冰川扩张。北半球被厚厚的冰川覆盖,裸露的岩石上留下各种冰川运动的痕迹。间冰期是气候回暖的时期,冰川消融,融水汇入海洋重塑海岸线,地球地貌不断“更新”。
地质学家通过一系列调查和分析测试技术,还原了气候变迁的轨迹。深海沉积物是重要线索,通过分析不同层位沉积物中氧同位素的比例,可推断古代海水温度,反演全球气候变迁;而冰川堆积形成的“冰碛物”,其分布范围、内部结构及包裹的化石,可以让我们通过冰川的扩张与退缩来确定气候的冷暖变化。地质学家李四光率先调查了我国东部第四纪冰川,后续考察中,更多冰川活动痕迹在第四纪地层中被找到,这些发现不仅印证了全球冰川规律,也为研究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古兽:谁熬过了冰河时期?
第四纪的生物界已趋近现代面貌,我们熟悉的很多动物,在几万年前的“末次冰期”就已经出现。那时候,猛犸象身披厚毛抵御严寒,披毛犀、剑齿虎凭借独特适应性占据生态位,这些“冰河巨兽”曾是冰期草原的主宰。但随着末次冰期结束、气候回暖,它们因栖息环境恶化、食物短缺等原因陆续灭绝;而大熊猫、麋鹿等物种,则通过改变自身适应环境幸存下来,与人类一同熬过了冷暖交替,成为如今珍贵的“活化石”。

冰川的进退不仅决定了古兽的命运,也改变了生物的分布范围。冰期时,北方苔原物种向低纬度扩张;间冰期回暖,南方阔叶林物种北迁。这种“迁徙与回归”的循环,让第四纪生物界始终处于动态调整中,也为生物演化提供了动力。

人类:从“适应者”到“主宰者”的崛起之路
第四纪最核心的故事,莫过于人类的诞生与崛起。它以人类的出现为标志性事件,人类的演化全程与冰川活动紧密交织——科学家推测,第四纪冰川引发的环境变化,很可能促进了人类起源与演化。
约250万年前,非洲大陆上的“能人”率先学会打制石器,迈出了使用工具的关键一步,这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分界;约180万年前,“直立人”走出非洲,向欧亚大陆扩散;此后,人类逐步演化出“智人”,在气候冷暖交替转换过程中,学会用火、制作复杂工具、发展语言,最终在约1.17万年前全新世温暖期来临时,迎来文明的曙光——从狩猎采集转向农耕畜牧,人工种植作物、饲养家畜,彻底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生存模式。

但人类的崛起也伴随着对自然的影响。早期猿人阶段,人类还在自然法则中“优胜劣汰”,生态系统能自行维持平衡;随着农业、畜牧业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后,人类开始主动改造自然——砍伐森林、污染环境、改变物种分布,打破了自然固有的生态平衡。这种影响之深远,是地球历史上任何动物都无法比拟的:从改变局部植被,到影响全球气候,人类在第四纪的角色,逐渐从“自然的适应者”转变为“地球的主宰者”。

第四纪不仅记录了冰川与古兽的兴衰,更见证了人类的崛起。它警示着我们:人类的未来,始终与地球的命运紧密相连——唯有敬畏自然、守护生态,才能让这场“人类时代”的故事,在地球历史长河中继续书写下去。 

来源: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