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护失智老人,一些常见误区可能正在无形中伤害您的家人。
❌ 雷区一:过度包办
误区:因担心老人做不好或速度慢,从喂饭到穿衣,事无巨细,全程代劳。
后果:剥夺老人自主操作机会,加速其认知与自理能力衰退。
✅ 正确做法:
鼓励长辈完成力所能及的部分。
可将复杂动作分解,逐步引导,如“先穿外套还是先穿袜子?”
耐心等待,给予充足时间,完成后立即给予肯定。
核心原则:协助而非替代,让长辈保持尽可能多的自理能力。
❌ 雷区二:总爱“纠正”与“争论”
误区:“我妈在等我回家吃饭”“您妈妈早已不在了”,爱纠正老人的每一个错误记忆;当老人出现“有人议论他”等幻觉时,企图说服、否定,与其争辩。
后果:失智老人的记忆世界不同于我们,争论事实毫无意义;会增加老人挫败感与压力,引发争执,破坏信任关系。
✅ 正确做法:
理解失智老人有属于他们的“真相”,不必强求与现实一致。
出现幻觉时,给予陪伴、倾听,再通过一起散步、换个房间等转移注意力。
记住:共情,比事实更重要。
❌ 雷区三:随意提问
误区:频繁提问“还记得我叫什么吗?”或提出“中午想吃什么?”等开放性问题;从身后突然呼唤或同时问多个问题。
后果:老人因无法处理信息而产生焦虑、困惑与挫败。
✅ 正确做法:
走到他面前,平视对方。
问题简洁明确,优先使用是非题,如“吃饭还是粥?”
每次只问一个问题,预留10秒-15秒反应时间。
❌ 雷区四:作息混乱
误区:白天限制外出,缺乏活动;晚上环境嘈杂,影响休息。
后果:加重焦虑情绪,导致睡眠日夜颠倒,增加照护负担。
✅ 正确做法:
白天安排适度活动,如早晨运动、下午阳光浴,避免白天长时间睡眠。
晚上播放轻音乐,营造安静氛围。
夜灯,引导自然入睡。
❌ 雷区五:频繁更换居住环境
误区:将老人迁入新居或陌生养老院,清理其老旧物品。
后果:剥夺他们最后的安全感来源,陌生环境易引发混乱、不安、迷路及睡眠问题。
✅ 正确做法:
尽量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
如必须搬迁,携带熟悉物品。
日常:布置怀旧元素,如旧照片、海报、纪念品等。
熟悉即是良药:理解“家”对失智老人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情感寄托。
❌ 雷区六:忽视心理与社交需求
误区:只关注身体照顾,忽略情感交流与社会参与。
后果: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 正确做法:
每天安排专属的“聊天时间”,不设目的地单纯陪伴。
鼓励参与适合的社交活动,如亲友探访、老年俱乐部。
用他们熟悉的方式表达关爱:轻握双手、整理头发。
记住:被需要、被尊重、被理解,是每个人至死不变的心灵需求。
照护失智老人,是一场需要智慧与耐心并重的修行。在这条不易的路上,也请记得关照自己——只有照护者内心充盈,才能给予他人最优质的陪伴。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温州市护理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