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药材别名:西宁大黄、果洛大黄、将军、凉黄、锦纹大黄、牛头大黄等。《中国药典》收载其来源为蓼科植物唐古特大黄(鸡爪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和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

唐古特大黄(鸡爪大黄)

掌叶大黄
大黄一般种植3~5年,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本草述钩元》记载:“出河西山谷(今青海湟水河域与甘肃)及陇西者为胜,益州北部汶山西山者次之。”《新修本草》记载:“今出宕州(宕昌)、凉州(今青海门源)、西羌(西藏,青海玉树、果洛、黄南)、蜀地者皆佳。”
青海产大黄主要为唐古特大黄,过去集散于西宁,故有“西宁大黄”之称,果洛产专称“果洛大黄、牛头大黄”,果洛州玛沁县、达日县及临近区域为核心道地产区,质量最为上成,资源量占全省资源量的63%。青海大黄商品除供应全国外,还常出口国外,以质地坚实、色泽好、油性大,加工手段独特而驰名中外,是青海大宗药材更是道地药材。

大黄药材以气清香,锦纹明显、味苦而微涩,嚼有黏牙,有沙粒感,黄色至黄棕色,体重质坚,大黄特殊香气浓重为佳。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大黄药材

断面特征
来源: 青海省药品检验检测院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