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预防方法,从生活方式调整、营养补充、药物干预、运动锻炼以及跌倒预防等多方面进行阐述,为降低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 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机制 ◆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在老年人中尤为常见。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其常见部位包括椎体、髋部、腕部等。髋部骨折后1年内,约20%患者因各种并发症死亡,约50%患者致残,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因此,积极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常骨骼不断进行骨重建,由破骨细胞吸收旧骨,成骨细胞形成新骨,维持骨代谢平衡。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女性绝经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成骨细胞活性相对减弱,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量逐渐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骨皮质变薄,骨骼的强度和韧性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引发骨折。此外,老年人常存在维生素D缺乏、钙吸收不良等问题,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
◆ 预防措施 ◆
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限酒:吸烟会影响骨代谢相关激素的分泌,抑制成骨细胞活性,促进破骨细胞生成,导致骨量丢失。过量饮酒会干扰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损害骨骼健康。建议老年人戒烟,避免过量饮酒,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 g,女性不超过15 g。
规律作息:充足的睡眠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调节,有助于维持正常的骨代谢。老年人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晚保证7~8 h的高质量睡眠。
营养补充
充足的钙摄入: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老年人每日钙摄入量应达到1000~1200 mg。富含钙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鱼虾、坚果等。对于饮食中钙摄入不足的老年人,可适当补充钙剂,如碳酸钙、枸橼酸钙等。同时,应注意钙剂的服用时间,一般在餐后1~2 h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提高钙的吸收率。
适量的维生素D补充: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调节骨代谢。老年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户外活动减少,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建议老年人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为800~1200 IU。可通过多晒太阳(上午10点至下午3点之间,暴露面部、手臂、腿部皮肤,每次15~30 min),以及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类、蛋黄、蘑菇等)来补充维生素D。必要时,可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
药物干预
抗骨质疏松药物:对于确诊为骨质疏松症或骨折风险较高的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常见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双膦酸盐类(如阿仑膦酸钠等)、降钙素类(如鲑降钙素等)、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等。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骨质疏松药物之一。降钙素类药物除了抑制骨吸收外,还具有止痛作用,适用于伴有骨痛的骨质疏松患者。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主要用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可选择性作用于骨骼和心血管系统,降低骨折风险。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具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能有效增加骨密度,提高骨骼强度,但价格相对较高,且有一定的使用疗程限制。
其他药物:一些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正在服用某些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骨代谢,增加骨折风险。例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吸收,导致骨质疏松。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预防骨质疏松的措施,如补充钙剂、维生素D,必要时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此外,某些抗癫痫药物、质子泵抑制剂等也可能对骨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关注骨健康状况。
运动锻炼
有氧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耐力,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骨骼营养的供应。适合老年人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建议老年人每周进行150 min左右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一般为每分钟100~120步。运动时应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力量训练:可增加肌肉力量,提高骨骼的稳定性,减少骨折风险。常见的力量训练包括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使用弹力带等。老年人进行力量训练时,应选择合适的重量,避免过重负荷。可从较轻的重量开始,逐渐增加负荷,每个动作进行2~3组,每组8~12次,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
平衡训练: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平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跌倒。平衡训练可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平衡训练方法包括单脚站立、闭目站立、走平衡木等。老年人可每天进行10~15 min的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练习,每次站立30~60 s,左右脚交替进行。
跌倒预防
改善居住环境:对老年人居住的室内外环境进行评估和改造,减少跌倒危险因素。室内地面应保持干燥、平整,避免有障碍物和杂物堆积。卫生间应安装防滑垫、扶手,方便老年人起身和行走。楼梯应设置扶手,台阶高度适中,照明良好。
穿着合适的鞋子:老年人应选择合脚、舒适、防滑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拖鞋等容易导致跌倒的鞋子。鞋底应有一定的厚度和弹性,能提供良好的支撑和缓冲。
使用辅助器具: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可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增加行走的稳定性。拐杖的高度应调整合适,使用者站立时,手臂自然下垂,手腕部与拐杖顶端的距离应为2~3 cm。助行器应选择结构稳固、操作方便的款式,并根据老年人的身高进行调整。
定期进行视力和听力检查:视力和听力下降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定期进行视力和听力检查,及时矫正视力和听力问题,有助于减少跌倒风险。佩戴合适的眼镜和助听器,可提高老年人的视觉和听觉功能,增强其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
◆ 结论 ◆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生活方式调整、营养补充、药物干预、运动锻炼以及跌倒预防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提高老年人的骨密度,增强骨骼强度,降低骨折风险,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同时,还应加强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和骨折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及其家属的自我保健意识,使更多的老年人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工作中来。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开展,有望开发出更多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为老年人的骨骼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作者: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姜助国 李强 刘瑞 赵建民 甄志龙 张艳 内蒙古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 萨如拉 )
来源: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