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这几天怎么眼皮总抬不起来,走路也越来越没劲,是不是老了?”在门诊,经常有这样的病人提问。其实,这并不一定是“衰老”,而可能是患上了重症肌无力。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会紧张,以为得了重症就“没救了”。其实,只要早发现、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和常人一样生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容易被忽视的病。
什么是重症肌无力?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黄晓松主任医师说: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简单来说,我们的神经需要把“指令”传递给肌肉,肌肉才能运动。而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免疫系统产生了“错误的抗体”,攻击了神经和肌肉之间的“接头”,让信号传不过去。结果就是:明明有力气,但用一会儿就累,越用越没劲。休息一下,好像又能恢复一些。
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常常伪装成日常小毛病,比如:
眼皮下垂:刚睡醒还好,到了傍晚就“睁不开眼”。
看东西重影:走路时感觉两条路,开车时尤其危险。
说话吞咽困难:说久了声音变得含糊,吃饭容易呛咳。
四肢无力:手臂举不久、腿走不远,有时还抬不起头。
最严重的情况,是影响呼吸肌肉,出现呼吸困难,这种叫“重症危象”,需要立刻到医院抢救。
为什么会得重症肌无力?
黄晓松主任医师解释道,目前医学研究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免疫异常:体内产生了“攻击肌肉连接点”的抗体。
胸腺病变:部分患者有胸腺增生或胸腺瘤,引起免疫系统攻击神经肌肉接头。
诱发因素:感染、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甚至一些药物(比如某些抗生素、β受体阻滞剂)都可能加重病情。
这也提醒大家:一旦确诊重症肌无力,要学会避免这些诱发因素。
如何确诊重症肌无力?
医生通常会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帮助判断:
血液检查:测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肌电图:检测神经和肌肉传递是否异常。
胸腺影像学:做CT或MRI,看胸腺是否有问题。
药物试验:用新斯的明等药物,观察是否症状缓解。
黄晓松主任医师提醒广大市民:重症肌无力并不是治不好的“重症”,目前有很多治疗方法,重症肌无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被及时发现。如果你或家人出现眼皮下垂、说话含糊、走路无力等情况,不要单纯以为是“老了”或“累了”。尽早去正规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安心。
供稿:神经内科三病区 张湘粤
编审:宣传办
来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