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留言问华子,在做了心脏支架后,医生让他吃雷贝拉唑,但是自己的胃没有问题,为什么需要吃抑制胃酸的药物呢,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华子告诉他,心脏支架后用雷贝拉唑的主要作用有两个,其一是为了预防应激状态带来的消化损伤;其二是在进行“双抗”治疗的时候,可以预防药物带来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也就是说,心脏支架后用雷贝拉唑主要是为了“预防”而不一定是“治疗”

一、应激状态导致的消化道损伤

消化系统的神经数量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容易受到人体应激状态的扰动。

比如说手术创伤、心肌缺血、疼痛、焦虑情绪等状态,会激活人体中的“交感神经-肾上腺轴”,导致胃黏膜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同时促进胃酸分泌。这种应激状态容易造成消化道黏膜损伤,导致溃疡甚至出血。

如果是老年人,消化道黏膜的修复能力降低,在遇到应激状态时更容易出现损伤,出现损伤的程度也较为严重,此时可以预防性使用制酸剂(比如雷贝拉唑)减少胃酸分泌,降低损伤风险

二、抗血小板药物导致的消化道损伤

心脏支架是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但支架本身作为“异物”,有可能诱发血小板聚集,造成支架内血栓,这是支架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所以需要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简称双抗)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

常用的“双抗”方案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但此类药物在抑制血小板的同时,也会对消化道黏膜造成损伤,有可能导致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消化道大出血。

在“双抗”时联用制酸剂,可以大幅降低药物导致的消化道损伤风险

三、选择雷贝拉唑较为适合

在拉唑类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中,奥美拉唑与艾司奥美拉唑主要通过CYP2C19代谢,而氯吡格雷也要经过CYP2C19酶代谢后才能发挥抗血小板作用,两者在代谢酶上有竞争关系,联用时,会导致氯吡格雷的药效降低,增加血栓风险。

所以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不能与氯吡格雷联用,只能选择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其他的拉唑类药物,其中以雷贝拉唑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较强,药效持续时间较久,较为适合长期与氯吡格雷联用。

四、用药疗程需由医生决定

因为在“双抗”期间消化道损伤风险最高,所以心脏支架后服用雷贝拉唑的时间,基本与“双抗”疗程同步(通常为6-12个月),在转为单药治疗后,需要医生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用药。

一般来说,如果曾经有过消化道疾病史,或是大于65岁的老年人,消化道损伤风险较高,可能在“双抗”结束后仍需继续服用雷贝拉唑一段时间,或是长期保持低剂量维持治疗。

雷贝拉唑需在早饭前30分钟服用,长期服用时,可能会导致维生素B12、铁、钙等营养元素吸收减少,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度补充相应营养元素。

总结一下,心脏支架术后,虽然没有胃病,但是有可能出现应激性消化道损伤,或是药物不良反应造成的消化道损伤,所以需要服用制酸剂(如雷贝拉唑)抑制胃酸分泌,保护消化道黏膜。不要以为自己胃没有问题,就擅自停药。

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来源: 药师华子